红安网消息 近年来,红安县杏花乡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把和美乡村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充分运用共同缔造理念与方法,因地制宜,深入推进生态美村、产业富村、文化兴村建设,聚力打造“绿水青山”和美杏花。
人居环境整治,扮靓杏花“颜值”
“以前都是泥土路,一下雨坑坑洼洼的,现在道路平整还安装了路灯,晚上就可以去广场上跳跳舞,生活也越来越好了。”百罗村村民杨小连脸上洋溢着满意的笑容说。
“宋大线十里道班桥至方家岗路段铺了水泥,路面既平整又美观,我们出行更加方便了,政府真是为老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啊!”这一幕发生在杏花乡嶂山村农村道路提升工程建设现场,伴随着轰鸣的挖掘机作业声,工人们正在加紧施工提档升级沿线道路,顺利拆除路边沿线旧房、危棚,围观群众都赞叹不已。
“小区环境越来越好,能不能为我们‘无地农民’争取点菜园子种种菜?”
“可以建一个‘共享菜园’!”
杏花乡杏花村社区以“小关切托起大民生”,以群众需求为切入点,打造了1500平米的“共享菜园”。
这些变化是杏花乡推进美丽城乡建设的生动缩影。自美丽城乡建设行动开展以来,围绕人居环境整治、村容街貌改善、违搭乱建治理、基础设施提升等方面,杏花乡党委、政府下足功夫,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实现了人居环境从“点”到“面”、从“面”到“里”的显著改善。
2023年以来,全乡先后组织5000余人改善城乡环境卫生,种植绿化苗木160000余棵,新修建乡村道路19650余米,各社区完成“口袋公园”7个、小微停车场9个,规划停车位1250个,背街小巷硬化12条,道路硬化5650米,污水管网2710米,文化广场6个,为城区建设“强筋健骨”,城乡面貌显著改善,美丽城乡建设效果初见成效。
产业发展引路,创造杏花“价值”
“一片片绿油油的青茶,一排排葱郁的银杏林,一块块红苕、油茶、野菊花基地,一只只羽毛丰满的鸵鸟……”在杏花乡的大多数村庄,一推开门就可望见家门口的产业。
近年来,杏花乡坚持以“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制定《杏花乡招商引资奖励办法》和考核办法,党政主职多次外出招商,大力推动产业进驻乡村,帮助群众就地或就近就业。这一政策既有效地带动了农民增收,又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今年2月,湖北中青禾园林生态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入驻杏花乡陡岸村大坡林场,通过流转500亩土地打造悦可露营基地与苗木草坪种植基地,逐步植入农业采摘、农耕体验、户外拓展、乡村康养、特色民宿等特色项目,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除此之外,杏花乡聚焦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片建设,高标准打造长山片区乡村振兴示范区,以发展龙潭寺工业集中区为契机,建立了四方联动的乡村振兴产业联合党委,依托瑞沣合作社打造“采生态菇、吃红安苕、品清水虾、赏银杏林”的乡村旅游示范样板,辐射带动周边村种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休闲旅游等一体的现代化农业集群发展,助推全乡形成特色农副产品种养、民宿餐饮等产业多元融合发展。
乡风文明铸魂,提升杏花“气质”
粉刷一新的文化墙、醒目可见的捐款明细、格外亮眼的光荣榜、广场上舞动的身影……走进杏花乡各村庄看到一幅文明乡村新画卷正徐徐展开。
据了解,杏花乡深入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农家书屋、红星之家、红色驿站等阵地作用,持续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倡导时代新风,厚植乡风文明,铸魂乡村振兴。自去年来,全乡共打造4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8个微型文体广场和20个红星之家,评选出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好婆婆、好媳妇等共193人,在全乡营造了学习身边典型模范的良好氛围。
“移风易俗就是好,红白喜事不大操大办,还可以在村里文化礼堂请客,对于我们来说是减轻负担,减少了浪费,值得提倡,我们支持!”两道桥村骆家湾老党员骆艳东欣慰地说。
杏花乡坚持以“滋润人心、德化人心、凝聚人心”为导向,充分发挥“五会一队”的带头作用,制定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破除陈规陋习,让文明的种子植根到每个人的心田。
一座座村庄换新颜,一个个产业落地,一张张笑脸竞相绽放……在全面迈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杏花乡全力以赴推进“绿水青山”和美杏花建设,雄心壮志,步履铿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