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占尽风情八里湾
发布时间:2015-11-04 19:46    作者:王芳    来源:


作者:张剑虹    

 “大金山,小金山,占尽风光八里湾。”八里湾镇位于红安县的南部,南与武汉相连,东与麻城相通。境内有险峻秀丽的大金山、小金山;藏满了故事的捉王山、五头山;写满了神奇的天子沟、仙人山,让人遐思无限的吴氏祠堂、毛张坞。流经红安全境的倒水河从这里直入长江。得地利之便,现在的八里湾镇是水路、公路、铁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通上海,达北京,接广州。红安人中最早进入中共中央政治局的周纯全上将、京剧《沙家浜》中主人公郭建光的原型刘飞中将均出生于八里湾镇。但八里湾镇最为人所称道、所骄傲的,还是被人们称为“文将军”的两位世界级名人叶君健、张培刚。

叶君健(1914-1999)是世界著名翻译家、作家,他从19岁开始文学创作,一生共创作、翻译了1100余万字作品。他翻译的《安徒生童话全集》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译本,曾获得唯一 一个由丹麦女王颁发的“丹麦国旗勋章”。他用世界语写就的处女作《岁暮》、用英文创作的长篇小说《山村》等,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特别是在欧美拥有众多粉丝。2014年,为纪念叶君健百年诞辰,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从山村走向世界——叶君健百年诞辰纪念图集》中写道:“叶老是我国伟大的翻译家和文学家,是中国民主同盟的老前辈,中国共产党的真诚朋友,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士,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叶老用自己不平凡的一生,影响了国内外众多知识界人士,为宣传中国革命、传播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了杰出贡献,令人敬佩,人们永远不会忘记。”

2014年12月8日,在北京举行的叶君健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上,中国作协主席铁凝说:“我们读过许多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往往记住了作家的名字而忘记了译者,可是我们却不会忘记叶君健,这个名字与安徒生在中国,特别是在中国的少年儿童心中所引起的感动紧紧联系在一起。”

张培刚(1913-2011)是当代著名的经济学家,被称为“发展经济学之父”。1929年,只读了一年半高中的张培刚跳级考入武汉大学文预科,学校的档案馆至今还保存着他当年的报名表。在武汉大学历史上,他是著名的“四个一”学生:毕业时成绩全院第一;3年一次的庚款留美考试全国第一;第一个拿到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博士;第一个中国人获得哈佛大学最高奖———威尔士论文奖。

1941年8月张培刚从香港乘船抵达波士顿,进入康桥哈佛大学。1945年10月张培刚写下英文稿《农业与工业化》博士论文,这是世界上第一部以中国为蓝本,系统论述发展中国家的工业化即经济发展问题的专著。在答辩时,张培刚只用了一个小时就顺利通过,并获得哈佛大学最高奖——威尔士论文奖。这本书也为此后发展经济学的研究开辟了道路,明确了方向,成为许多大学经济学专业指定参考书,并奠定了张培刚在经济学界的历史地位。1982年世界银行的经济专家钱纳里来华讲学时几次提到张培刚,他说:“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是你们中国人,是张培刚先生。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两位世界级名人,前后相隔不到一年出生在同一个小镇,且两人故居相距不到两公里,这让人不由对八里湾镇心生仰慕。中秋节前一个艳阳高照的周末,我怀着虔敬的心情专程到八里湾镇寻访两位大师的足迹。

车一进入八里湾镇区,很有文化特色的“叶君健广场”就进入视野。广场上休闲的老人、健身的妇女、嬉闹的孩子,在阳光下这一切是那么惬意自在、欢乐祥和。我融入广场的人群中间,和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闲聊了起来。老人姓邱,是一位退休老教师,已经82岁了,就居住在叶君健广场旁边的村子里。说到八里湾镇风土人情,他非常骄傲地告诉我:八里湾有近八百年历史,素有“红安南大门”之称。这里紧邻武汉,又濒临大河,历史上一直水运发达,商业兴盛,多家钱铺、商号在武汉、上海、重庆等地都有影响。明初国子监大学士吴琳就是八里湾镇陡山村的人。另一位生活于乾隆年间,在鄂东等地民间流传最广、传得最神,最爱为穷人打抱不平的机智人物卢四运也是八里湾镇卢家寨人。这里还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陡山吴氏祠堂,祠堂中的木雕和彩绘被一些艺术大师称为“民间艺术瑰宝”。当然,更有叶君健、张培刚两位世界级的名人,犹如双子星座闪耀在红安的上空。

道别老人,我顺着宽阔的柏油路,穿过镇区到达东面的八里湾大河桥头。遥看离镇区约五百米地方的叶君健故乡——叶家河村,只见大河之北、小山之上,在一片绿树掩映之中隐藏着一个古朴小村。这是一个鄂东风情浓郁、景色十分优美的村落,对面静静流淌着倒水河,村口一弯小塘,一群鸭子水中悠闲地游着,村子里、塘埂上、树荫下、草丛中到处散落着三、两觅食的鸡群。虽已有一些现代风格小楼,但那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块石、青砖、黑瓦、飞檐翘角的平房也还保存得非常好,让人随手可以触摸到历史的灵魂。

在村民指点下,我沿着一条青石小巷来到村后山坡上的叶老故居——这是一栋类似北京四合院的农家,大门门檐上是著名诗人臧克家题字的“叶君健故居”。这里目前由叶老故乡的亲戚居住并照看着,里面陈设非常简单,但充满艺术气息,臧克家等名人题词、题字挂满墙壁。简介中说,叶君健早年在家乡私塾读书,14岁时被其二哥带到上海读中学。1932年考入武汉大学攻读外国文学,从此多语种的文学创作与翻译就伴随了他一生。叶老始终把关注点放在普通的老百姓身上,其作品中闪现着他最熟悉的乡亲身影,呈现出他热爱家乡的情怀。

走出屋外,碰上了一群青年人正在热议着叶老的文学功绩。交谈中得知他们是武汉一所中学的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假日到叶老家乡来采风。在叶老故居前,他们分派角色声情并茂地扮演起《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等童话剧目兴致盎然。

时间已是中午11点多,告别这群学生,我匆忙奔向下一个目的地——张培刚先生故居。它位于八里湾镇区西北方,在距离叶家河约两公里的下陈家田。步行约半个小时后,我站在了张老故居前。这是一栋位于村子最后排山脚下的古屋。青石铺成的小巷直抵门前,一色的青砖、青石、黑瓦,显得古朴典雅,有着很深的历史印记。大门紧锁着,我只能从门缝中向内张望了一下。随后我爬上屋后山头,发现下陈家田地形很有特色:一条小山脉犹如一条环着静睡的金龙,将整个村子紧紧围在中间,幽深的村口水塘如一面镜子,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塘埂上几棵古枫虬劲苍翠,枝繁叶茂。塘的北面是一条秀丽的山冲,层层的稻田中间隔着几口水塘,使得整个村子氤氲馥郁,充满灵气。

顺着山头下来,遇上一位老伯,老人问我:“你也是来参观洋博士的房子吧?” 见我愣住了,老人自我介绍说:“我叫张培运,今年88,和张培刚是本家兄弟,我们湾子都把张培刚叫洋博士呢。”老人说,“这些年,村里常有人来参观,今天刚走了一帮外地人。政府说要把这里建成旅游景点,等建成了旅游景点,我们湾的发展就好了,不出去打工在家也可以赚钱了,洋博士的心愿也了了。”听老人讲述村里的发展憧憬,想来张老若泉下有知,也自当是欣慰不已,因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正是他毕生的追求。

 (作者单位:湖北省红安县广播电影电视局)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