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连日来,红安县能源办组织全体干部下基层,看变化,结合实际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谈学习体会、交流学习心得,明确未来发展思路。
全体干部首先来到七里坪镇柏林寺村林同苑生态农场,饶有兴味地听取农场主、回农创业的华科教授刘灵敬介绍农作物秸秆原料化、肥料化利用情况。农场目前按有机标准种植果蔬和牧草,用牧草、农作物秸秆、尾菜、油糠、豆腐渣作为巴马香猪、山羊、黄牛的饲料。先进的种养模式,带动200多个家庭致富,去年农场的销售收入1300万元,利润210万元,展现了秸秆和畜禽粪污肥料化利用的广泛前景。
在红安县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峰自信满满地介绍农作物秸秆基料化种植香茹的前景,目前已经形成了年产200万香菇菌棒和20万棒菌种的香菇生产基地,年生产鲜香菇320万斤,带动全县9个易地搬迁点、近500户脱贫乡亲实现就业脱贫。
杏花乡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
座落于红安县经济开发区的红安县登峰新能源颗粒厂,车间堆满了生物质颗粒成型燃料。“这些产品都是安徽、武汉以及我省其他县市的订货。”董事长汪长银介绍,该厂总投资1.1亿元,可年产5万吨生物质颗粒成型燃料生产线,年处理秸秆能力可达3万吨以上,2021年产值达4000余万元。
红安县经济开发区能源化企业车间一角
2016年落户于红安开发区的湖北康富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年产近7万吨生物质燃料,生产的新能源颗粒产品供不应求。今年1月,该公司又投资1亿元建新厂,目前项目已经开工,预计可扩大年产5万吨颗粒料的产能。作为全县秸秆能源化利用龙头企业,为全县秸秆消纳起到了良好的龙头带动作用。
巨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新建厂房
全县饲料化养牛养羊态势喜人
此外,县能源办全体干部还察看了全县25个饲料化和收储体系建设现场。全县规模化养牛、养羊蔚然成风,有效消化了大量农作物秸秆,为秸秆的过腹增值提供了有效途径。七里坪镇徐家河村徐新桥,2004年开始花生、秸秆、稻草收购,在农作物秸秆政策的激励下,从最开始的300吨逐渐增加到2021年的2000多吨,由一个不起眼“散户”逐步成长为大户,每年产值约200万元,一批收储体系的建设,为秸秆的收纳、转运、外销,开拓市场提供了有效的服务平台。
雨后春笋般成长的秸秆收储体系
看现场,识变化,强信心。强大的发展气场,令能源办所有干部无比振奋。
全体干部在前期看现场的基础下,开展了学习讨论,县能源办主任骆淑芳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作为普及农村清洁能源的重要职能部门,一定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让清洁能源的普及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我们的事业大有可为,我们的未来大有作为,近年来,我县利用财政秸秆综合利用奖补资金,支持社会化服务体系从事秸秆打捆、转运离田基础性工作,利用中央项目资金建设一批“五化”利用规模企业,充分提升秸秆利用有效价值和企业效益,综合利用率达到了95.18%,为治理大气污染作出了积极贡献。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一定要科学筹划、合理设计、精心施工,坚持高标准、高质量、严要求向前推进,真正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用资金杠杆撬动民间投资,参与新能源的推广,优化农村用能结构,加大秸秆综合利用的广度和深度,从源头推动农村能源的转化利用,为“蓝天保卫”做出自己应有贡献。
全体干部集中学习讨论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提出要牢记‘两个永远在路上’,让人感到坚定的底气、革命的勇气、创新的锐气和发展的硬气。”县能源办副主任张军胜说,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继续保持艰苦朴素、负重前行的工作作风,工作上要干字为先、实字为本、严字为要。空想尽是问题,苦干才有答案!一定要多想办法,多尝试,敢于创新,为农村能源事业赢得更好的未来。
击鼓催征,奋楫扬帆。县能源办全体干部纷纷表示:要深刻领会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目标、新举措,在党的坚强领导下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