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种的滋味
发布时间:2022-10-20 17:45    作者:徐绪辉    来源:觅儿寺镇觅儿寺小学


乡村教书一晃三十六年了,工作初期,也曾在农忙季节在家帮过农活,也曾在校偶尔种些菜作为学校自给,此外的三十年,我也算是-个不稼不穑的懒汉。

最近,我所在的觅儿寺小学,在新来的老同事艾校长的倡议下,学校开辟了一片学生老师劳动实践基地。学校备好了各种菜籽和肥料,也新置了挖锄、铁锹和类似猪八戒用的武器——九齿钉耙等工具。作为六年级班主任,自然和搭档语文阮老师领衔分得了两块新地。

阮老师是个种地内行,建议在一块地里洒种油菜,春风吹拂的日子,油菜花黄澄澄香喷喷,招蜂引蝶,学生们可以驻足欣赏,可以合影留念。再说,收割起来也容易。

说起种油菜,脑海里不禁浮现起三十二年前的旧事。那是在新集的贺家湾小学,那是一个村小。作为福利,老师们都分有一两块地,自种自收。我离家远,也未单独种过地,本想放弃,可村小的老师们鼓励我试种一块,学校李主任也执意帮忙。班上的学生听说徐老师要种油菜,热情高涨,一个个举着稚嫩的小手,有人说:“老师,老师,我家油菜秧多的是。”有的说:“我带,我带,我妈还可以来帮忙种....”那一刻,我真的很感动。

紧接着,地,同事顺便犁好了;油菜秧,一大早,我的三、四年级两个班的学生自发地一人一大把带过来了。孩子们简直比我还内行,还带来了水桶,水瓢,小挖铲。我在厨房的灶堂里弄了些柴灰,学生两人一组,一手挖挡,一手撒灰。一个边栽边掩土,一个分苗带洒水润根。孩子们活蹦乱跳,尽管有些忙乱,还是那么井然有序,有的同学还比起赛来。在晨露未干的寒露时节,一大块地油菜很快种好了,也应了那句老话“人多好种田”。

说真的,油菜种下去以后,我从未去看护过。即使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也无心去欣赏,因为那时的乡村,家家户户,漫山遍野,都是黄的油菜,青的麦苗。孩子们上学放学的路上,满目春光,尽收眼底。而如今,即使在乡村,由于抛荒严重,也未必人人都欣赏到那横溢乡野的田园美景。更因为,我那时很忙,忙着两个年级的数学教学,忙着管理食堂每天的伙食,和学校的帐务。来客了,去代销店买一包龙乡烟送校长处;所谓的领导或村干部来了,又抽空去买一两斤肉一斤皮子和几块豆腐,还有一瓶二块五的红安纯谷酒。中午,蹲点的领导和老师们同桌吃饭像一家人一样说说笑笑。

除此之外,我更是忙着华师自学考试。每天一清早,学生上早自习读语文、品德,我便上后山读哲学、逻辑学和大学语文等科目。每天放学一盘蒸饭吃完后,我便夹带着一本书和一台小收音机,独自上后山去了,哪有功夫体会什么种的滋味?

直到有一天, 老师们提醒我:该收割油菜了!学生们也心领神会,别的班的老师们都在收割,咱们的徐老师种的油菜也该收割了。与其说是我种的,不如说一声″感谢班上可爱的孩子们!"

一个春风拂面、晨曦初现的早晨,孩子们带来了镰刀,簇拥着我一同去收割那些久违的浅黄色粒粒饱满的油菜。

当时,天气晴朗,一两天割好的油菜秆差不多干了,可以拷籽了。油菜秆不多,我既未打捆,也用不着借冲担挑,直接指挥孩子们一人一垛地抱送到土操场上再晾晒晾晒。当天下午放学前,我便带着孩子们把晒了一天的油菜秆堆在一起,一双双小脚丫就迅速抢占了这块新的高地。有的手挽手地跳呀蹦呀,有说有笑,有的自个儿得意洋洋地跳起舞来。槁秆被降伏躺平的情状裹挟着孩子们赤足践踏的快感........

油菜籽欢快地出壳了,有的像个小精灵四处蹦哒,有的心甘情愿地溜到最底层去了。伴随着窸窸窣窣的声音,孩子们高兴得很!而那渐渐扬起的灰尘,孩子们也毫不在乎,我倒估摸着:得告诉他们放学回家,得洗个澡,换身衣。甚至隐隐地听到了个别家长的责骂声,这是谁出的鬼主意!孩子们若无其事地反驳道:妈,别怪老师,我们愿意,真的好玩!我也是该挨骂,天底下哪有这样的打场!

这年月,我们又要种了。我会故技重演吗?不会的。因为当时,那是熟地。如今,这是生地。况且学生家长们也很少种地了。洒播也成了如今农村的新常态。不光省时省力来得快,而且乡下人处置好农活这个副业,好到觅儿园区打工去。

前日午饭后,我一声令下,班上的学生都来到地头。男女同学各负责一块。捡石头,拔草根。我和阮老师也一齐动手:平整分畦,清沟,洒种。后续提水和浇水,栽菜秧,移植韭菜、香葱以及种蚕豆、豌豆的那些活,就让孩子们尝试尝试吧。明年开春,收割油菜,秧花生,种红苕,也可以让他们上战场!

的确,今儿的种大不同于往年。除了门类繁多,还有科学课本上所学知识的比照,还有更多新的观察、记录、思考的任务。比如说,整地时,土壤的成分观察记录,拣石头拔杂草的思考。播油菜种时,有同学问:"老师,现在可以种西瓜吗? "老师,韭菜结果吗? "。也有人问:"老师,怎么这么多不同的菜种都是买的呀?明年能不能自个儿留种呀? ""这不会也是转基因油菜吧? "还有人故意考老师:"老师,为什么菜花黄,麦苗青?"凡此种种,在场的老师,年青的,年长的,一时面面相觑,似答非答。我想也实难正确解答。

哎呀呀!所谓的种,简直不啻于一场受虐的应考!不是吗?种亦如学,学亦如种。菜地里,一、二年级的小朋友们在班级老师的引领下也兴致勃勃地赶来了。他们可不是凑热闹的,各班师生都有责任区、种植地。小孩子们的好奇心和劳动热情比我们的六年级学生还高。正如小孩子们对于书本知识的渴望——纯朴而浓烈。六年级学生就不免参差不齐,有些遗憾。换个角度看,也可以说是有个性吧!

你看,你看!不必说在地里拔草,不必说栽种菜秧,也不必说提水润苗,单说在地里捡细石头吧。有的学生四处不停地走动,捡一个石头弯一下腰,抬一下头丢一个石头。不是批评孩子,石头没捡多少,弄好弄松的菜地反倒踩平踩严实了。有的学生,立足一处,弯一个腰捡一捧石头,抬一下头丢一把。把身边四周大大小小小的石头捡得干干净净。劳动的效率效果高下立判。正如,英语课上,抄写英语时,老师总是强调不能看一个字母写 一个字母,而应该看一句写一句,至少要看一个单词写一个单词。再比方,语文课上篇好文,亦如一一串串珍珠,学生应该一串串地拿,而不是一粒粒地去拣。各班的地,算是顺利地种下去了,作为实验对照,有的班还额外追加润了些水。物各有类,只等发芽生根,长叶生枝了。

中午,我们几个老同事在二楼校长办公室又聊起种的事情来。校长说:“收成多少是小事,孩子们动动手,动动眼,动动脑筋,种的过程才是最宝贵的。”“开春后,操场四周湿地还可以洒些花籽,到时学生可以欣赏各种花卉。”老阮说,“如今住农村的孩子其实离农村越来越远了。”古有讽喻"不辨菽麦",今天恐怕好多学生是“麦韭不分”啊!

透过窗户,看着那一株株挺拔翠绿的四季青樟和籽粒洁白的木梓树,我也津津乐道起五年前我们四年级十九位同学栽种"学生成长纪念树"的事情来。

林荫道上那并排的那两棵繁茂的是班长高彤与她爷爷亲自挑选送来,并亲手共同栽种的。后来居上的那棵最高的,想必是考上黄高的那位女生种的吧!还有那高雅的兰花对对红,不知是哪位学生的自许。我也不禁自豪地遐想起来:栽下一株苗,许下一个愿,你长我也长;植下一片荫,成长一片林,每一棵苗都是好苗啊。愿孩子们把根留下,人人怀着梦想和希望,雏鹰展翅,遨游星海。母校也在深情地遥望金秋时节,凯歌声中莘莘学子在"觅儿寺里文笔清"的校歌声中齐聚在樟树林里,再回母校,相念相忆........

操场上,年轻的女老师带着学生们正在开展趣味活动,窗外传来了孩子们欢快的笑声,在座的各位都会心地笑了。校长握着老熊的手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大家都是种者........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