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在我生活的地方有这样一群人,肯吃苦、有毅力、有信心,他们将自己的家乡从昔日的贫穷小山村蜕变为“幸福美好明星村”,他们就是红安县七里坪镇柏林寺村村“两委”和村民们。正是因为他们有梦想、肯吃苦,有毅力、有信心,大家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梦想才得以实现。
信阳市郝堂村参观学习合影
柏林寺村曾经是湖北省省级重点贫困村,村里每4户人家中就有1户是贫困户。七里坪镇柏林寺村第一书记——韩拥军在自己的第一条vlog中说道:“2017年,柏林寺村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穷’,土坯房到处都有,更让人担心的是这里的村民都‘穷习惯了’。”从他的话我们可以感觉到当时的柏林寺村是多么的“穷”。正所谓举步艰难,在这里全村下辖9个村民小组15个自然塆,共计410多户1600余人,村民主要经济收入来自务工。同时,柏林寺村人口老龄化较为明显,环境卫生较差,基础设施落后,经济力量薄弱,人们的思想也没有回到“正轨”,发展遇到了艰难的困境。
组织村民观看电影并举行百家宴,统一思想认识
尽管遇到这样的窘境与困难,但大家都没有放弃,在接下来的日子里,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带领着村民们一起走上蜕变之路。
“彩虹公路”首次亮相
思想蜕变。2017年,柏林寺村被列入全国第一批“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试点村,开展“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但是在试点初期,村民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大部分村民都甘当旁观者、局外人。面对这一情况,柏林寺村党支部成员想到:“如果我们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去外地考察与学习,通过走一走,看一看,比一比的方式,会不会村民的思想会有所改变?”很快这一想法被村委会采纳,柏林寺村党支部迅速组织党员和村民代表,到外地考察学习。经过走一走、看一看、比一比,村民思想触动很大。党员黄孝平说:“我们和别人的差距太大了,不能再等了。”村民们也纷纷表示自己不能再等,不能保留曾经的等、靠、要的思想,想要生活得更好,只能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看到这样的场景,村委会决定趁热打铁,收集村民们的意见,聘请专业的团队来打造最美乡村,全力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成功做到“三个转变”政府从“决策者”转变为“辅导员”,规划者从“专家”转变为“参谋”,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最终形成政府、社会、村民协商共谋的局面。
柏林寺村墙画标语
环境蜕变。村民们思想转变后,全身心投入村庄建设之中。好的生活需要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面对这一问题,党员黄中红提议:我们可以将村里剩余的劳动力集中起来,组成一个环境护卫队,用自己的双手改变村庄的面貌。说完,“领头羊”黄中红积极倡导村民加入环境护卫队,成为村庄环境的守护者。村民听到消息纷纷报名参加,参与活动积极性提高。在2019年,柏林寺村的大塘黄家塆建设污水管网,工程预算78万元,实际只花32万元,大大节省了资金。原来项目除了几名专业技术工外,其他都是村民自己义务投工投劳干的。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大部分工程都在地底下,为了原材料更坚固,几十号村民到后山拾碎石,一框框抬到村里。
发展蜕变。乡贤返乡创业,带动产业发展。柏林寺村人刘灵敬2008年回到家乡创业,建设有机农场聘用村民,带领村民发家致富。柏林寺村开展试点工作后,他增强了投资信心,加大了对村里的投资,创办生态农业基地。在村委会的帮助下,基地直接与脱贫户对接,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分工、就业帮扶等多种形式带动脱贫户增收致富。同时,柏林寺村还自主探索成立了红安县粨琳嗣商贸有限公司,积极发展红薯、野菊花、水稻等特色产业,增加村民收入,发展集体经济,从昔日的没有一分钱进帐到现在的每年收入30多万元。
有机蔬菜种植基地剪影 务工群众领取薪酬
“这怎么跟我记忆中的不太一样呢?这哪里是我们村以前的样子。回家以后都不想再出门了!”一位长时间没有到柏林寺村的年轻人说。
非常荣幸我生活在一个强大的祖国,见证了一个村庄的改变。作为青年一代,我们要好好学习,努力奋斗,为家乡的建设、为红安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