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兴产业 引企业 美颜值 红安县高桥镇六家边村共创美好环境共享幸福生活
发布时间:2022-08-22 16:30    作者:毛红平 吴凯 况欢欢    来源:红安县高桥镇


红安网消息  8月 21日,笔者走进红安县高桥镇六家边村、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艺传承人胡伟齐的家里,只见他正在将做好的手工油面打包、装盒。

胡伟齐14岁开始,从父辈那里学习油面手艺,至今已有60年,还教出了十多个徒弟,单靠卖油面年均收入能达到六七万元左右,吸引带动周边农户纷纷效仿做油面生意,成为远近闻名的油面村。

高桥镇六家边村,位于红安县南部,G230国道贯穿全村,是有名的“油面”文化村和乡村振兴产业村,全村数百户村民靠制作传统手工油面为生,其中涌现出2户省、市两级油面手工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同时引进梅霖粮贸、长信商砼等5家企业落户辖区,吸引市场主体投资建设油面产业园,前景可期。

面对落后,六家边人思致富

六家边村曾经是全镇的后进村,村民到镇办事称“江家店”,到县城称“东上店”,不愿提起本村村名。

村内的一组王家湾,作为全村相对落后“短板”湾组,全湾48户246名群众面临的情况,与往日的六家边如出一辙:湾内四处脏乱差,道路破损,出行不便,村民饮水长期受到山体矿物质和随意排污的影响,“痴呆傻”尤为严重,村民因病致贫情况也时有发生,邻里之间矛盾交织,人口“老龄化”、“空心化”现象明显,在外村民回乡发展意愿不强,属于乡村治理中的“老大难”。

王家湾虽属于后进湾,但也是将门之“王”后裔湾,全湾没有一个杂姓,是蒙古武将也先不花“沙河王”后裔,与王近山、王建安两位将军一脉相传,家风勤劳立业、克难奋进,在探索群众参与“共同缔造”模式上,具备一定的潜在基础条件。经过商议,六家边村将王家湾明确为重点建设湾组,决心下大力气激发将门之“王”后裔活力,扭转王家湾“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马太效应。

村民同心,共商共建谋发展

按照“决策共谋”的工作理念,在村“两委”的组织下,王家湾迅速成立5人的村民议事会和3人的监事会,推动“自扫门前雪,单打独斗”向“协商共治,抱团取暖”转换。

选取明事理、号召力强的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老干部,先后召开20余次湾组会、场子会、户主会,发放纸质、电子倡议书3轮次,小到一块石、大到一口塘、一条路,逐一征求改造提升方向。

最终形成“一路二塘三绿”的总体布局,即铺设一条串联全湾户前的便民路、修整二口长期泛绿的当家塘、整治提升树荫、花坛、草坪三块绿地,推动整湾环境面貌直接有效提升。在推动过程中,坚持“不走过场、不回避矛盾”,例如在商议湾中心旧厕所过程中,一些湾内老人较为抗拒,称该厕所选址、朝向不能变动,否则影响湾内运势。

经过村干部和村民议事会4次上门协调,最终完成该厕所的拆除工作。有效避免推进中的“唱衰效应”影响项目成效。

发展共建,乡贤能人共攻坚

“发展共建”是共同缔造中的关键一环,也是制约工作的最大阻力,为充分激发村民参与共建的意愿,村民议事会选取三类群众进行“攻坚”。

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通过评选湾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建强“支部——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员户”四级架构,明确每名党员的包户联户责任,推动党员带头、党员上门、党员志愿服务,提升群众参与意识。

发挥在外能人老板带头作用。广泛利用村内人脉资源,号召县内外乡贤、能人老板返乡实地察看现场及规划,推动带头捐资,成为共建补充资金来源主体。

发挥工匠专业作用。通过吸纳湾内及有关联的在外木匠、石匠、泥瓦匠等,组成专业施工队,以低于市场价的工价对整湾建设投工投劳,按照“原汁原味、原始风貌、原村特色、原状利用”的理念,广泛收集村内旧物,坚持废物利用、修旧如旧。带动妇女参与搬运、清理等辅助工程,村民志愿者义务参加集体劳动,小学生利用双休日,清理环境卫生并评议结果,推动全村男女老少齐上阵,在共同参与中凝聚民心。

共建共管,落后村变先进村

六家边村王家湾“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项目自启动以来,坚持长效常治、常建常新的理念,不设时间表,在建设中充分发挥群众创造力,探索创新推动“共管、共评、共享”不断融合深化。

明确“责任田”。推动“一句话湾规”布满邻里石墙,“路面扫干净、柴草堆整齐”“屋后不是“法”外之地,要打理”“鸡鸭入篱,家犬上链”,每一句都“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每一块绿地,每一道沟渠,都设立责任岗,推动构建起村民长期有序的自我环境治理体系。

建立“工分制”。设立长期志愿服务岗,推行“群众点单、群众接单”模式,群众有难群众帮,对不同层级需要协调解决的问题,按照不同分值,对参与“铜锣联防”、矛盾调解、房屋修缮等方面的志愿服务者村民进行赋分,定期进行公示,评选优秀村民,提升群众参与积极性。

打造“新公社”。在村集体牵头指导和组织下,利用湾内闲置完好房屋,打造湾组党建“红星之家”示范阵地,将党员学习教育沉到湾、村民议事调解请进门,让群众留得住乡音、记得住乡愁,筹划打造“工分超市”,通过湾组自主经济、村级帮扶、群众捐赠等形式,提供可以“工分”兑换的日常用品,让群众在共建、共管中共享劳动成果,形成“多米诺效应”式的自我循环。

截至目前,王家湾已硬化一条800米的“通户路”,整治两口共14亩的门前塘,铺设地面彩砖1000平方米,建设村民活动广场1个,完成600米污水管网改造和1个化粪池的建设,栽种大小红心石兰、桂花树、樟树等数千棵,群众在建设过程中捐资20余万,村民投工投劳折算24万余元,湾组成为全村宜居环境的“典范湾”。

基础设施得到有效改善,村民活动场所大幅扩展,村民对村“两委”的信任更足,武汉等在外务工发展村民普遍愿意返乡休假、回乡发展,“空心化”问题得到了有效改善,村民的主体意识得到了切实加强,达成了共同缔造的既定工作目标。

六家边村党支部书记程忠和说:“今年,我们六家边村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狠抓绿色产业,种植红苕1200亩,种植优质水稻600亩,种植草莓20亩,带动全村150户农户务工增收,户平增收5000元以上。下一步,我们将新建30亩油面生产基地,持续做大做强省级非遗传承油面加工产业,预计我村今年集体经济收入将达到20万元。”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