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董必武系列报道之三:两件中山装 传承朴诚家风
发布时间:2021-07-23 21:19    作者:张胜红    来源:红安县融媒体中心


红安网消息  董必武同志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缔造者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和中国民主法制奠基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领导人。在董必武故居纪念馆,陈列着两件董必武穿过的中山装,这是他几十年来呈现在公众面前最多的形象,彰显着董必武勤俭朴实、克已奉公的崇高品质。

董必武故居纪念园讲解员王超介绍说:“这两件中山装,是董老在建国后的两件工作服,身居党和国家领导高位的董必武,终身不忘‘清贫自守、朴诚相传’的家训,只有在出席重大会议和外出视察时才会穿着这两件衣服,一件黑色,一件灰色。”

“清贫自守、朴诚相传”,几十年来,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董必武始终牢记这一家训,处处严以律已,身边工作人员曾多次提醒他更换新衣,但他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这也深深影响着国家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法制事业、金融事业发展,其中,“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法制思想一直沿用至今。

董必武侄孙董绍刚说:“老一辈无产阶级领导家、革命家廉洁奉公勤俭节朴的本色,把我们朴诚勇毅的一种家风延承到了革命的工作实际中去。这两件中山装,对我们党员干部加强党性修养,增加拒腐防变能力,不断地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之心,是很有当代的教育意义的。”

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副总理兼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主任,比原来的职务地位更高了,但是他对自己和身边人的要求却更严了。董必武的夫人何连芝是四川达县人(今达州市),是1933年就入党的老红军,打过仗受过伤,为革命做过很多贡献。

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管理处副主任、研究员戴剑华说:“1956年,何连芝同志在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期间,组织上按政策要给她调工资,当时董老是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名单必须要送到他那里审查,当名单送到董老那里审查的时候,其他的同志都通过了,唯独何连芝没有通过,董老对负责人事的同志说,现在国家还很困难,有点利益,应该让群众先受益,我们家的工资就不必提了。”

董必武一生操持国家和民族大事,对红安家乡的建设同样十分关心。建国后,他三度回乡,走村串户,深入调研,叮嘱随同的基层干部,要把老区建设好,并提出筹建烈士祠和革命博物馆。

董绍刚说:“解放后,董老他三度回乡,分别是1956年,1958年,1962年,他在第一次回乡1956年回来的时候,到我们的现在的黄麻纪念园,当时是叫锞子山,就说了,红安为革命牺牲了不少人,应该建一个烈士祠和革命博物馆,当时的县委、政府高度的重视,在董老1958年第二次回乡,回到红安时,这个烈士祠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革命博物馆,已在有条不紊的建设完善之中。”

【编后】董必武1962年第3次回乡时,看到家乡变化,即兴作诗一首:“三度回乡景不同,树高草密麦粮丰。人民生产皆积极,共说中央政策工。”1975年,董必武在北京逝世前,口中还念念不忘:“红安、红安……”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回望1921年董必武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时的情形,我们仿佛看到一位有志青年,带着对祖国的深深眷恋向我们走来,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从上海石库门到天安门城楼,胸怀千秋伟业,矢志探索真理,恰是百年风华。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