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2月25日在北京召开。湖北81人和60个集体荣获表彰。红安县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姚峰回乡创业、带动乡亲脱贫增收,被表彰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姚峰参加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后感慨万千,他说:“我在会场见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心情非常激动。征途漫漫,唯有奋斗。下一步在乡村振兴上继续奋斗,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尽到一份力量。”
红安是革命老区,资源匮乏,过去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2015年,姚峰响应政府能人回乡号召,回到杏花乡龙潭寺村,成立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中药材种植和稻田养虾项目。天有不测风云,2016年,刚刚起步的合作社遭遇突如其来的考验。
姚峰说:“2016年的一场洪水,把我们所有的投入全部都冲走了。‘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激励着我们绝不放弃。”
洪水没有冲垮姚峰创业的志气,他结合家乡生产条件,多方考察,调整合作社产业结构,重点种植食用菌和红苕。
姚峰说:“我们在周家湾这个位置已经建成一个30万棒的食用菌实验点,可以让全乡的易迁户参与‘三统一分’的模式。”
“三统一分”是姚峰探索的一种脱贫新模式,由合作社统一提供菌棒、统一提供技术管理、统一保底回收,农户分散种植。好模式加上政府的补贴资金,增强了农户的信心。54岁的脱贫户王建荣在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干了四年,每年都有3万多元的收入。
王建荣说:“我在这里做了几年事,姚总一路走来,风风雨雨,经历了不少坎坷,也非常的不容易。他是我们的‘领头羊’,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过得红红火火的。”
经过几年的发展,合作社建成年产200万香菇菌棒、20万棒菌种的香菇生产基地,年生产鲜香菇320万斤,带动全县9个易地搬迁点、近500户易迁户增收。2018年8月,红安在全省率先脱贫“摘帽”。成功脱贫只是迈向小康的一道坎,带动乡亲稳定增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对于姚峰来说还任重道远。他了解到,全县1230户依靠红苕产业脱贫,可是红苕产业发展缓慢,2019年,姚峰主动联系科研院所,以县校企联手的方式启动红安苕脱毒种苗组培,并于今年成功破解难题。
姚峰说:“现在我们在华中农大学实验室的第一批的 ‘紫檀红’脱毒种苗已经初步取得成功,第一批5000株苗已挪到瑞沣合作社基地。”
实验室有效过滤了病毒的5000罐红安苕脱毒种苗,经过两次适应性移栽后,今年4月份移栽到大田里。
姚峰说:“可以让农户在产量上面增加30%以上,另外在商品性的红薯这一块,产量将翻一番。”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目前,瑞沣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已经发展红安苕、香菇、小龙虾等特色产业基地1500多亩,年产值达到2000万元,带动229户乡亲稳定增收。下一步,姚峰计划建立红安苕种苗脱毒培育中心和种苗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