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新闻网(黄冈日报)消息(记者毛红平 通讯员秦遥)“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红安构建“机制链”,加速村村通客车进程,保农村客运通长远。截至10月22日,红安各条线路的村村通客车运行良好,受到百姓好评。
落实“责任链”。红安县政府分别与乡镇负责人和交通运输局负责人签订责任状,乡镇主要领导与行政村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将发展农村客运村村通纳入县政府每年工作目标,实行统一部署,单独考核集中结账。交通运输局负责人与道路运输管理局、乡村公路段负责人签订责任状,全县形成县、乡镇(职能部门)、村三级农村客运村村通责任管理体制链。
拓宽“供给链”。千方百计拓宽资金渠道,整合扶贫、水利、土管、林业等部门近亿元资金用于农村公路建设;县财政还将农村公路养护资金和偏远山区农村客运亏损补贴资金列入年度预算,今年除交通部门按国家规定落实燃油补贴外,筹措100多万元补贴承担通往偏远行政村的公交车,同时筹措1000多万元用于农村公路养护,确保通村公交“行得畅、留得住、运营稳”。
强化“管理链”。出台《农村公路建养管实施办法》,强化农村公路养护质量管理,每个行政村明确2至3人从事农村公路养护,坚持天天上路养护管理,及时完成辖区通村公路排水、绿化、清障、防护和养护等工作,建立了农村公路村村通长效管理链;严抓村村通客运安全关键环节,及时排除道路安全隐患,及时取缔有安全隐患的车辆,杜绝有不良记录的司机参加营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