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12日,对于我家来说,是一个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我的父亲邹开胜在牺牲74年并被当作无名烈士后,终于又回到了生他养他的故乡土地上。当日上午,红安县委、县政府在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纪念园烈士纪念广场隆重举行了邹开胜烈士英灵回归故里迎接仪式。
在迎接仪式上,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革命纪念园、县人武部、县退役军人事务管理局,红军西路军研究专业委员会、湖北省红军精神研究专业委员会、新疆哈密市史志办、西路军纪念馆、陆军第71集团军以及西路军部分老战士和徐向前之子徐小岩、陈昌浩之子陈祖泽等革命后代向我的父亲敬献了花篮。山西省平遥县邹开胜烈士墓守护人贾林香夫妇以及红安县领导、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等200余人迎接烈士魂归故里。
我是在父亲牺牲3个月后才出生的。后来听父亲的战友说,他临终前最后一句话就是转告我的母亲一定要把我养大。我的母亲和继父含辛茹苦把我养大成人,从小学到大学一直到我成家都让我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现在,我年逾古稀,可每当想到牺牲的父亲,仍不由得感叹父亲大无畏的革命牺牲精神和我们家庭命运之坎坷。
父亲邹开胜1916年9月出生在红安县七里坪镇颜邹家村,1929年在列宁小学加入共青团,后来转为中共党员。1932年参加红军,跟着部队进行鄂豫皖的反围剿作战、红四方面军长征和西路军作战。他率领的红三十军八十八师二六三团曾经被红四方面军授予“攻如猛虎、守如泰山”的光荣称号,这既是对二六三团广大指战员的褒扬,也是对我父亲工作的肯定。悲壮的是,这个英雄的红军团,在河西走廊的梨园口几乎全军覆没。父亲跟着李先念政委历经九死一生,于1937年到达新疆,任西路军总支队炮队政委。在接受了三年的军事学习后,于1940年初,作为副政委和其他领导一起,带领300余名军事技术骨干回到延安。
到延安后,父亲先后被任命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政治部主任、政委。他参与指挥的黄崖洞保卫战,至今仍为战史研究者称道。1943年,父亲调到抗大总校任整风大队队长,与在抗大学习的母亲相识、相爱组成家庭。后来父亲调到中央党校任政治指导员。
1945年6月,他作为党中央派遣的干部,准备赴华中新四军五师任旅政委,跟随程世才带领的八路军南下支队前往鄂豫皖边区的新四军五师工作。7月8日,部队途经山西平遥封锁线时,与驻守同蒲路的日军发生了一场遭遇战。这次战斗,牺牲了100多人,其中就包括我的父亲和桂干生、廖纲绍等人。桂干生时任八路军冀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廖纲绍时任第二支队副司令兼第二大队大队长。当时,母亲也从延安出发,跟随南下支队的后续部队准备与父亲会合,但她刚到山西境内即接到命令,不要再跟随部队南下,而是返回延安。
父亲牺牲后,为了母亲和胎儿的健康考虑,部队首长和战友们对母亲暂时隐瞒了父亲牺牲的消息。回到延安后,母亲才知道父亲已经牺牲了,直到1945年10月我出生以后,母亲才多方打听到父亲牺牲的一些细节,由于在战争年代,父亲生前的战友流散各地,相关的信息中断,一直不知道父亲埋葬地的具体位置。
可能是我太小,怕影响我的成长,母亲和继父一直没有告诉我关于父亲的这些消息,直到我上了大学后,他们才告诉我的。从那以后,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寻找到父亲的埋葬地。在大半个世纪的的时间里,寻找父亲的安葬之地和遗骸是我们家最大的心愿。
1980年,我们听说在河北邯郸的晋冀鲁豫烈士陵园葬有一批在抗战中牺牲的烈士遗骨,那批烈士和我父亲的部队有交集,便马上赶了过去。我们一个个墓碑寻找父亲邹开胜的名字,但没有。2006年,我们又发现一篇名为《我们的好主任邹开胜》的文章,详细记述了父亲在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工作的情况,便又去找作者。作者是原工程兵副参谋长许德厚,但他说自己所知道的也仅限于文中记述,并不知道我的父亲最后葬在哪里。
也记不清我们查证过多少资料,询问过多少关联人物,拜访过多少烈士墓地……总之,寻找父亲的英灵我们一直没有放弃过,反而到了古稀之年寻找到父亲英灵的愿望更加迫切。
苍天不负有心人。在众多社会热心人士热情帮助下,2018年,我们终于在山西省平遥县朱坑乡丰盛村找到了父亲的遗骸。可以说,我们找到父亲的遗骸简直是一个奇迹。
原来,1945年7月,父亲在山西平遥的一场战斗中英勇牺牲后,当时由于兵荒马乱,战事频繁,八路军就在丰盛村安葬了父亲和另外一名烈士,并委托村里当时负责为八路军带路、分配食宿的贾金昌帮忙照看。村里人却并不知道父亲他们的详细信息,人们只知道墓里面埋葬着一位“司令”和一位“团长”。1950年,那位“司令”的后人迁走了其中一座烈士墓,父亲的墓地则继续留在丰盛村。
74年来,从去世的贾金昌到他的儿子儿媳贾狗心、贾林香夫妇,再到两个孙子贾玉福、贾玉禄,贾家三代人一直默默地守护着当时没有任何标记的“烈士墓”。他们每年坚持给父亲的坟墓扫墓,烧纸、除草、填土。要不是贾金昌一家三代人的坚守,父亲的墓地可能早就“夷为平地”,更无法寻找。
揭开这个历史谜团一角的是山西人王京利,他今年69岁,出身军旅家庭,喜欢研究八路军历史,写过很多关于八路军历史的文章。2014年,负责照看父亲坟墓的贾林香偶然看到王京利写的一篇题为《王震将军在黄仓坡底村》的文章,她所在的丰盛村原名就是“坡底村”,而牺牲的烈士据传也所属王震将军部队。于是,贾林香辗转找到了当时在丰盛村附近的一家企业工作的王京利,向他反映了村后山上埋葬两位无名烈士的情况,并希望能找到烈士的亲属。
王京利感到很惊讶甚至不敢相信:司令和团长在八路军队伍里是级别比较高的干部,却被埋在这么偏远的一个小村子里?!而且还不知姓名?他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全面了解烈士的情况,并想办法找到烈士的亲属。
在随后的日子里,王京利四处奔走,找过平遥县民政部门,到中国文学馆查资料并几经周折找到民政部优抚安置局,后又南下武汉,拜访平遥籍老干部,寻找线索,但均无所获。
直到2018年3月初,王京利在帮助另一位在抗战中牺牲的湖南籍团级干部寻找家属时,偶然发现同为湖南籍的烈士廖纲绍的信息。廖纲绍牺牲的地方距离丰盛村很近,他想起了贾林香的信息,于是再次又对丰盛村及周边进行了走访,怀疑这位无名烈士墓可能就是廖纲绍。他随后通过民政部门联系了廖纲绍的家人,其家人表示,希望挖掘烈士墓,取出遗骨进行DNA比对。
王京利还通过丰盛村教师郭秀林了解到,与无名烈士毗邻的是1950年就被家人找到的桂干生,桂干生迁葬时有其警卫员到场,也有详细记录。
与桂干生相关的人们会不会知道这位无名烈士是谁?于是王京利联系了桂干生的儿子。桂干生的儿子说,据他父亲的老战友回忆,桂干生旁边的烈士墓里埋葬的也可能不是廖纲绍,而是另一位叫做邹开胜的烈士。但是,同样因为年代久远,相关的资料也无法找到并确认。至此,无名烈士墓中这位烈士的身份,出现了两种可能:或是廖纲绍或是我的父亲。廖纲绍和我的父亲都是八路军干部,廖纲绍为团级干部,我的父亲是副旅级,桂干生、廖纲绍和我父亲都是在那场战斗中牺牲的。
在河北邯郸晋冀鲁豫烈士陵园档案室,我们看到了《桂干生同志情况》的材料,其中就提及了我的父亲邹开胜烈士牺牲的经过。“干部队刚过同蒲路,平遥县城里敌人向他们发射九二炮。第一炮打在离我五十公尺处,我知道敌人是在试探,就叫同志们赶紧走,几个同志走到一个大树坑旁,正准备休息一下,敌人的第二颗炮弹在他们跟前爆炸了。”根据文中战友回忆,邹开胜被一片弹片打穿腹部,他先是用手捂住伤口,但无法止血,小肠从伤口掉出来一段。“由于没有卫生员,他自己把小肠塞回去,又用一个搪瓷缸堵住伤口,继续跟着部队前进。九干队队长桂干生同时也负了重伤,部队用骡子把他们驼到平遥县东南的一个小村子里宿营。”当晚,我的父亲邹开胜与桂干生都牺牲在了这个小村子,那里就是丰盛村。
廖纲绍同样牺牲在这场战斗里,据其战友回忆,廖纲绍已经冲出了日军的包围,但是为了营救后面的战友,又重新返回到了战场,不幸中弹牺牲。
廖纲绍烈士的家人在经过当地民政部门和丰盛村村委会同意后,小心地挖开了无名烈士墓,并取出了一根遗骨,带回北京进行DNA鉴定。
考虑到廖纲绍烈士的家人已经取走烈士墓中的遗骨进行DNA检测,我们便决定先等待消息。
到了8月,经过4个多月的等待,DNA鉴定结果出来了,无名烈士的遗骨不是廖纲绍的。随后,我们迅速前往山西,再次从无名烈士墓中取出遗骨,带到上海复旦大学进行DNA鉴定。
2018年11月12日,我拿到了等待已久的那份DNA亲权鉴定报告:“根据DNA遗传标记分型结果,被鉴定人3是被鉴定人1的生物学父亲”。其中的“被鉴定人3”就是无名烈士墓中的遗骸,而“被鉴定人1”就是我。看到这个鉴定结果,我不由得悲喜交加:这么多年了,我终于找到了我那从未谋面的父亲邹开胜!
落叶归根,魂归故里。父亲牺牲后在外孤零零地躺了70多年,我们家人商量后,决定将父亲的遗骨送回老家红安的烈士陵园安葬,与他的战友长眠在一起。
红安县委、县政府接到我们的请求后,高度重视,在黄冈市委常委、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的亲自部署下,成立了由湖北红安革命纪念地管理中心牵头、县政府办、县档案馆、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等单位组成的工作专班,专赴山西平遥,协商我父亲遗骨“接”回红安老家安葬事宜。在经过多次协商后,2019年4月9日,平遥县在朱坑乡丰盛村举行举行了烈士英灵回归故里送别仪式。平遥县委常委、人武部部长刘子亮、副县长闫丰琴、红安县、晋中市军分区有关领导及驻平空军某部官兵、公安干警、军队离退休同志等200余人为烈士送行。我们与来自家乡政府和部门的相关人士一起,与当地一起举行了父亲棺椁交接仪式,向平遥县委、县政府及丰盛村村民多年的守护表示感谢,并向贾林香一家74年来守护烈士墓,和王京利协助烈属寻亲的义举给予了表彰,赠送了锦旗。
随后,覆盖着党旗的父亲棺椁随着灵车的缓缓起步,在此长眠了74年后,终于启程回家了……
父亲!我要对您说:我们没有忘记你们,家乡的人民没有忘记你们,祖国和人民永远也不会忘记你们的!
(口述:河北中医学院 邹西延 整理:红安县政协学习和文史委 李先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