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推进科技创新 引领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9-02-26 10:06    作者:吴双莲    来源:


唐 莉  委员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我县科技创新工作围绕全县经济发展大局,强化措施,奋力作为,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创新发展理念渐成共识,科技创新环境氛围不断优化,财政支持科技创新力度逐年加大,科技创新政策体系逐步完善,科技创新考核评价机制有序推进,科技管理队伍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工作显示度明显提升。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科技成果转化、发明专利授权量、孵化基地平台建设、产学研合作等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为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一、我县科技创新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基本情况
截止目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认定48家(有效期内31家),高新技术产品74个,全县有效发明专利累计48件,有一家省级高新产业园, 1家省级特色农业科技园,有4家院士工作站,1家省级校企共建中心,1家省级科技孵化器,1家省级众创空间,1家市级科技孵化器,1家市级星创空间;16家县校合作平台,2家双创团队。
(二)、存在的问题
总体来看,我县科技创新工作总体相比自身是进步的,但与全省、全市科创大县比,与高质量发展要求比,我县科技创新基础仍相对薄弱,高新产业数量偏少、规模偏小、科创能力不强,科技创新机制有待完善、服务体系还不够健全。最近三年全省81个县市科技创新综合考核排名分别位居67、55、71名,在全省乃至全市仍处于落后水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技型企业偏少。全县企业大多属于传统型、资源型、劳动密集型企业,全县153家规模以上企业中,食品饮料粮油加工等企业22家,门窗、混凝土、建材企业约29家,服装纺织、家具、包装等加工企业23家,服务业6家,这些企业均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占规模企业比例53%;传统机械制造企业27家,占规模企业比例17%;其他与高新技术板块相关的企业中,经济效益好的企业较少,科技型中小企业23家,占比不到15%。
二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模较小,发展质量不高。全县高新技术企业31家,数量在全市居中,但一半以上是传统制造业,3亿元以上企业仅有2家,2017年高新技术总产值34.69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01亿元,占GDP比重5.72%,综合转化率只有23%,该指标2016、2017年全省排名分别为58、57位,仅超过英山县。
三是企业创新能力与愿望不强、研发投入不足。对于全县大多数企业来说,出于生存压力和市场风险考虑,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等方面的创新愿望不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成立技术中心或类似机构的不到10%。从总体上看,能够自主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企业较少,科技创新的主动性不高,创新能力与水平相对较低,投入不足,2015-2017年R&D投入在全市排名在7名以后。
四是科技创新人才严重匮乏。全县包括引进的能够称得上科技创新人才的共29人,他们中大多数一年在红安有效工作时间平均不到1个月。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企业普遍缺乏各类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人才缺乏成为制约科技创新的瓶颈。
五是科技创新政策和资金引导乏力。政府是科技创新的引导者和推动者,“十二五”以来,全县每年县本级实际财政科技投入不足(财政科技事业支出占财政一般性公共支出的1.1%),与黄冈市科技工作先进县市差距较大,科技创新政策激励不够,财政资金的引导功能乏力,难以在重点产业、重点领域有所突破。
六是产学研合作仍处于探索阶段。全县仅有1家省级校企共建平台,4家院士工作站中仅1家正常开展工作。从近几年产学研合作实践看,高校院所的成果与地方实际需求融合难,成效不高。相关部门推动和引导产学研合作的机制,仍处于探索阶段。
二、我县科技创新发展的几点建议
“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把红安建设成省级重要增长点,建议如下:
(一)、转变思想观念,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一个区域的科技创新关键在于科技型企业的创新能力、创新人才和科技成果、科技融资等资源的集聚。同时,政府的政策、资金激励与产业引导等方面不可缺位。针对我县目前科技创新的基础与现状,科技创新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意义十分重大。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工作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加快建立完善科技创新的政策体系,在加强科创服务部门沟通协调的基础上,进一步厘清工作责任,营造良好的政策服务环境。要积极引导企业树立创新意识,采取典型引导、政策激励等方式,让企业认识创新的重要作用,实现“要我创新”向“我要创新”转变。
(二)、突出企业主体,聚焦高新产业培育。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培训新动能,必须重点抓好企业科技创新这个主体。一方面,充分发挥企业科技创新主体作用。尽快完善科技创新有关引导支持政策,采取“后补助”方式,鼓励支持企业组建研发机构、增加研发投入、开展创新活动。继续实施好科技创新“四大工程”,每年安排一定预算实施一批县级科技计划项目,重点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升级、产学研合作、创新能力建设,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企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另一方面,要着力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分类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型试点企业等不同类型科技企业。重点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资源环境、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等领域一批大中型创新骨干企业。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企业。从科技攻关、研发平台、技术改造、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予以支持,打造一批创新龙头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抢占产业制高点。注重招引一批科技型企业。力争每年引进培育科技型企业 15家以上,获批高新技术企业8-10家 。
(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创新产出能力。一是建立完善投入长效机制。优化投入结构,建立推动持续创新的财政科技投入机制,确保县本级财政科技投入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确保科创服务部门预算充足。要完善科技投入政策体系,加强引导和激励全社会增加科技投入。二是设立科创发展专项基金。重点支持、引导高新技术企业、战略型产业等创新型企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和支持风险投资、银行信贷等参与和支持企业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形成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融资体系。三是引导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科技企业扶持力度,完善以政府财政投入为导向,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信贷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机制,不断提高企业创新产出能力和成果转化率。
(四)、搭建科创平台,汇集科技创新资源。一是推进产学研深度合作。积极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绩效利益分配机制,使产学研合作由原来的自发型、松散型随意型逐步走向依赖型、紧密型和规范型。充分利用高校、科研院所丰富的科技资源,依托产业链上骨干企业,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重点支持骨干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进行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协助产值达亿元以上的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加强联系,建立校企合作平台。通过产学研合作,为主导产业创新发展提供科技支撑。重点推进工业园区与湖北省内各大高校深度合作,做大做强省级高新产业园。继续推进省级红安特色农业科技园与省内科研院所合作,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抓手,打造现代农业升级版。二是实施科技人才招引培育工程。通过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技术开发、科技咨询、学术交流等方式引进具有产业引领力、影响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 坚持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引技结合、直接引进与柔性引进结合。通过落实省、市、县科技创新人才招引政策,着力推动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团队招引。支持企业与高校联合建立工程技术中心,支持携带自主知识产权或科技成果的科技团队来红安创办产业化实体,对引进的高层次科技人才创办或领办的科技型企业,全部列入政府创投基金给与支持范围。三是健全知识产权服务保障机制。建立健全县级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专职人员并加强对企业专利申报、代理人员的培训指导,提升专利办理能力和水平。严厉查处和打击各类知识产权违法行为,保护企业研发技术,激发企业创新热情。
加强科技创新引领,助推高新产业壮大,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力支撑。要在科技创新的实践中砥砺前行,真抓实干,努力实现科技创新推动我县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