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安网消息 红安县中医医院新院区是红安县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医院、红安县疫情防控主战场,被誉为红安“小汤山医院”,这里有一支20名医务人员组成的先遣队,一个多月来,默默坚守战斗在战“疫”前沿,肩负着病区改造、基础设施维修、医疗设备配备、药品耗材供应、防护物资采购、医疗保障供应、疫情信息上报、出入院手续办理、医废处理、病区保洁消杀以及院区人员生活保障等重要任务。
当好指战员 及时改造医疗救治点
新年伊始,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红安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挥部吹响进军的冲锋号。
1月27日(正月初三),接上级命令,红安县中医医院副院长吴吉永从县发热病人筛查专家组奔赴县中医医院新院区,负责病区的改建工作,开辟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新战场,收治全县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同时间赛跑,与病魔斗争。吴吉永立刻带领总务科主任徐建平等人驻扎新院区,同县疾控中心、建设局相关专家一起研究制定改造方案,迅速动工,加紧施工,不分昼夜奋战在施工现场,进出水管网、供电线路、电插座、照明灯具、洗涮池、信息传输网线、中心供氧、吸引、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灯管、病床、输液杆架等配套设备安装,件件过问,处处督导。经过5个日夜鏖战,住院楼二至四层改造完工,立即收治患者。
2月2日,新院区二楼首批收治39名患者。
2月5日,三楼、五楼同时接诊。
2月8日,第四层楼启用接诊病人。
“必须是床等人,要快!要快!”吴吉永与施工队员一道抢抓改造工程进度。
2月13日,第六层楼接诊病人。第七层楼改造完工,随时等候病人入住治疗。
不到半个月,新院区住院楼全部改造完工,共设置病床266张,最多的一天收治183名患者。
当好采购员 及时保障物资供应
虽然新院区改造完工,但是副院长吴吉永并没有歇口气、松口劲。他迅速组织物资采购,根据改造方案,每一病区安排40-50张病床,配备医生护士20-30人,需要大量的医疗设备,药品耗材、办公用品、桌椅柜子、电脑设施、病床及配套床头柜、床垫、床上用品、工作服、手术衣、治疗车、急救车、病历车(盘托)、各种防护穿戴物品、消毒杀菌设备、收集保洁物品、医务人员生活起居物品等等,包罗万象,必须一应俱全。
由于交通管制,行人车辆受限,商店关门,各种急需物资物品异常紧缺,采购难度大,吴吉永发动各种可能的关系进行采购,东拼西凑,聚少成多。面对新的诊疗方案,设备补缺是当务之急,往往这种东西还未凑齐,又需要那种东西,这样事没有着落,那样事又急需解决,急得焦头烂额。
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要到河南项城采购,就连采购床上用品就跑了4趟,分不清白天黑夜,装货,卸货,码货,发货,各种物资一样一样地搬上搬下,搬进搬出,接连几天通宵达旦,在人手不足的情况下,抽调占清红、孙春华帮忙收货登记,按科室的需要,一一对应向病房送发物品。
这位业务院长成了临时“采购员”、“搬运工”,直到一件件物品、一项项设备应用到临床医务工作,吴吉永才放心,才感到踏实。
当好服务员 及时提供餐饮食宿
新冠肺炎患者入院后,解决饮食问题成为又一难题。疫情期间,院区一律杜绝与医务工作不相关的人员进进出出,家属给患者的送饭也得禁止。一日三餐,几百人吃饭怎么办?
既是指挥员,又是战斗员的吴吉永带领工作人员全力负责在县委党校入住的医务人员客房服务、就餐饮食服务,同时为新院区住院患者送餐。就餐日平均260人,最高峰达300余人。他又是服务员!
隔行如隔山,后勤服务工作对于医务工作者来说,算是外行,既没有经历,更没有经验。有的患者说热水器水量不大,有的说空调温度不高,有的说饭菜不合口味,嫌米饭硬,要吃稀饭面条、想喝豆腐花……真是人上一百,种种色色,众口难调。吴吉永有时感到力不从心,但是,一切为了患者,一切为了救治,患者早日治愈出院就是最终目的。他想方设法第一时间满足病人的需求,把实事向细里做,把细事向勤里做,因人而异,调制相应的营养套餐。
针对送餐人对新冠肺炎的恐惧心理,吴吉永每天宣讲疫情防护知识和措施,率先垂范,端着饭菜走在前面开路,将可口的饭菜送到病房隔离区。
当好保洁员 及时进行医废处理
救治和阻隔在病区同样重要。医废处理消杀工作是阻隔疫情的重中之中,来不得半点含糊。吴吉永严格要求医废处置的每一个环节,宣传、引导、监督,每天对回收桶、垃圾转运车辆、垃圾箱等进行消杀,降低医废物二次污染。
医疗废物、生活垃圾必须及时清理、处理,工作服、床单要定期收洗、发送,医废转运登记签字,病人通道、污染区转运救护车进行全面消杀,公共场所喷洒消毒,在缺少保洁员的情况下,吴吉永抽调工作人员参与垃圾清扫,废物清理,喷雾消杀。同时向社会发出倡议,招募志愿者。
当病人被治愈出院伸出大拇指点赞表达谢意时,吴吉永总是谦逊地说:“这是我们的职责,要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和志愿者点赞,他们无私奉献、吃苦耐劳。”
当好维修员 及时排查风险保安全
“不是一个人的战斗,我们是一个战队;不是一个队员在冲锋,我们是一个团队!”吴吉永常说的一句话在红安县中医医院新院区形成共识,无论是患者,还是医务人员,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形成一股股战胜病魔的强大力量。
徐建平时不时去病区检查供电、供水、供暖设备,一旦出现隐患,能处理的自己处理,不能处理的第一时间请专业人员维修,确保病区设备安全正常运转。地下室真空吸引泵要安装灭菌过滤器,徐建平参与焊接密封,并给污水处理站定时加入消杀药物,定时检查,及时作为记录,一忙就是连续几夜未合眼。
遇到病区内需要增加电脑,无论是污染区还是半污染区,吴伟、阮航马上穿着防护服进入安装,调试接网,保证信息传输畅通。随着重病人增多,需氧量随之增加,每天送氧气3-4次,鉴于此,安装了制氧机。叶鹏经常深更半夜查看制氧机运行情况,调节阀门,排查隐患。由于第五层、第六层楼没有安装中心供氧设备,叶鹏给每层配置氧气瓶,并送到每个科室使用。
医者仁心苏万物,悬壶济世救众生。红安“小汤山医院”——红安县中医医院新院区医务人员义无反顾上前线,甘当战“疫”尖兵,用担当彰显初心,用奋斗践行使命,展现红安中医人的优良作风。
【编后】兵贵神速,红安县中医医院新院区这支先遣队在短短的时间内,改造新冠肺炎患者定点救治医院,为守护生命赢得宝贵时间。医者仁心,患者年龄最小的仅仅7个月龄、最长的90高龄均在此医院治愈出院,红安县中医医院新院区医务人员与湖南医疗队员医务人员并肩作战,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展现与病毒抗争、为生命接力的大无畏精神,履行医者的神圣职责,奋力奏响战胜新冠肺炎疫情的最强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