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红安县“黄冈好人”候选人推荐表
发布时间:2014-04-21 09:04    作者:红安    来源:


周喜良、男、35岁

单位:红安县佳运出租车公司

主要事迹:

周喜良是红安县佳运出租车公司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自2005年进入出租汽车行业以来,工作中他认真负责、爱岗敬业;同行中,他团结友爱,乐于助人,成为我县出租车行业擦亮文明窗口的优秀使者。

一、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现代出租汽车行业作为每个城市的窗口形象,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是每个出租车司机应尽的职责和义务。周喜良始终把工作标准定在“一切为了乘客”这一坐标上。为此,他在每天的营运服务过程中,坚持做到扶老携幼、合理收费、童叟无欺、从不拒载。一次,一位带着大包小包行李的老人被他前面两辆出租车拒载,他看在眼里,想在心里。慢慢将车停靠在老人的旁边,主动上前询问,明白了老人的去向后,又帮助老人将行李装到后备箱,平稳到达目的地后,老人拿出10元钱,说什么也不要他找零,可周喜良说:我们是按计价器收费的,无论如何不能多收您的钱,硬是坚持将零钱找给了老人。在日常营运中,总有一些旅客将随身物品遗失在车内,因此,拾金不昧更是他的家常便饭。一天,周喜良在营运过程中拾到刚下车的乘客丢失的贵重后机一部,他立即联系上失主,并开车前往将手机送给失主,没有留下姓名就悄然离开了。一次一名乘客下车时,不慎将钱包滑落到座位上,周喜良看到后,马上提醒该乘客,使乘客避免了钱物的损失。这样的事不甚枚举,他常说:乘客是上帝,也是朋友,我们要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做起,人与人之间才能更加友爱。

二、奉献爱心,服务社会。一年一度的高考来临之时,周喜良都显得比平时要忙碌,因为他要为考生做些实事:自发免费接送高考生。善良风趣的他总不忘在行车途中和考生们开开玩笑,说些鼓励和祝福的话,缓解他们的紧张情绪。几年来,相信那些金榜题名的孩子们不会忘记,在他们人生中最紧张、最重要的时刻,有位善良的出租车叔叔陪他们一起走过。免费接送高考生他已坚持了四年,他说:只要我还开着出租车,以后的每年高考,我都会免费接送考生。

俗话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个“难”,就是持之以恒。但周喜良多年如一日,他把“难”变成了坚持,化成了习惯,融入了生命。他说,我做的都是普通的小事,举手之劳,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了他人,我更安心。

陈再红、男、47岁

单位:红安县城关镇人厦门市岛内福佑饭店保安

曾获荣誉:厦门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主要事迹:

2013年12月13日上午10点多,在厦门市海沧海裕路和沧虹路上,上演了一场市民穷追抢匪的好戏。46岁的保安陈再红,在便衣协警以及摩的司机的帮助下,把一名抢金项链的16岁少年追得累趴在地上。

46岁的陈再红,是湖北红安人,在厦门市岛内福佑饭店当保安。13日上午10:10左右,他刚走到海裕路公交站,忽然看到一中年男子在追一个小年轻。一听说是追抢劫,他就赶紧跟着一起追。很快就往沧虹路方向跑出几十米,迅速翻过路中间的隔离栏,沿着海沧实验中学围墙外的人行道,继续往沧虹路方向跑。中年男子跟了过去,陈再红也往前追,一路追了几百米,到沧虹路路口。抢匪迅速穿过路口,跑向沧虹路北面。追匪心切的陈再红顾不上看路口的红绿灯,也跑到路的对面,不过此时他有点气喘吁吁了。正巧,路口恰好有一辆待客的摩的。他赶紧跑向摩的司机,喊他帮忙追抢匪,摩的司机也很干脆,二话不说让他上车,然后沿着沧虹路往海达路方向追去。坐在车上的陈再红,死死盯着抢匪的身影。渐渐地,摩托车超过了抢匪,不过陈再红没有急着下车去抓,他早已计划好下一步。摩托车追了几百米远,开过沧虹路与海达路路口不远处时,陈再红让摩的司机停下来。此时他们已经在劫匪前面,准备来个守株待兔!只顾着逃窜的抢匪估计被眼前突然出现的陈再红吓到了,慌乱之下,将手中的金项链扔向陈再红,继续逃窜。这次他从沧虹路的北面,连跨两个栏杆,跑到对面。陈再红没有翻栏杆,而是喊上在一旁等候的摩的司机,往回骑到海达路路口,再到对面。抢匪横穿沧虹路后,跑进了兴业银行海沧支行旁边的一个楼道里,陈再红下车后也跟了进去。抢匪坐在楼梯上大喘气,原来上面是个死胡同,他实在是没地方跑了。抢匪是个年纪不大的男孩子,陈再红把他拦在楼道里,还教训了几句。不过玩命跑了五六百米,跨了三次栏后,抢匪早已没力气说话了,露出一副无可奈何的表情。过了一段时间,那个中年男子和其他热心群众纷纷赶到,钟山派出所的民警也来了,将抢匪带回派出所调查。至此,这一出市民穷追抢匪的好戏圆满落幕。

后来了解到,抢匪才16岁,江西人,当时抢了一个刚买完菜准备回家的中年女子,从对方脖子上将金项链硬扯下来。最先追抢匪的中年男子,是钟山派出所的一名便衣协警,事发时刚好路过现场,第一时间追了上去。那个摩的司机姓周,安徽人,在附近开了十几年摩的。

来厦门之前,身材不高的陈再红在东莞也是当保安。2010年有一次,他在东莞帮忙追抢匪,对方手上还有刀,他用钢管将刀打掉,最后把抢匪制服。因为这件事,当地派出所奖励了他1000元。两年前,他来到厦门,继续当保安,也继续着自己的见义勇为。今年5月22日下午,陈再红也是经过海裕路公交站附近,听到有人喊抢劫,追了上去,最后跟3名城管队员一起将抢匪堵在一个鸡窝里。没想到时隔半年多,几乎在同一个地点,同一幕情景,他又一次挺身而出,再次帮忙抓住抢匪。陈再红说:我的老家湖北红安县一贯有见义勇为的风气。解放前,我的叔父和舅爷爷就投身到红军队伍中,最后都英勇牺牲,自己作为红军的“后代”,帮人打抱不平,“其实也没什么”。陈再红还说,当初他在东莞抓抢匪后,家人还一再嘱咐他以后不要再干这种“傻事”了,但今天大家齐心协力追抢匪,充满了打击恶势力的正义之气,歹徒终归会像过街老鼠一般,无处遁形。家属再也不用担心我会受伤流血,英雄大有用武之地了。

蔡莲、女、52岁

单位:红安县广电局

主要事迹:

蔡莲1979年参加工作,1984年走上新闻工作岗位,先后担任红安电视台文艺部主任、广告部主任、广告中心副主任、广播电台副台长等职务,多次被评为全县广电系统先进工作者、优秀记者,同时连续当选为政协红安县第五、六、七届政协委员,并先后获得全县“三·八”红旗手、全县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工作者、全省广播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

一、深入基层,广集题材。“人民是文艺工作者的母亲”,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同人民在一起,艺术之树才能常青。实践中她深刻体会到: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就能创作出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完美统一的优秀作品。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最重要的就是求真务实,及时准确地掌握第一手材料,这些材料的来源不是凭空设想、闭门造车能够得来的,而是要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才能够做到的。因此,她经常坚持下基层、入农户、跑单位,田间地头、厂矿车间、街道校园都留下了她采访的身影。在担任文艺部主任期间,为让节目进一步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时代,她和文艺部的同事们将原有的文艺栏目进行全面改版,通过精心策划、定位和包装,《文艺百花园》、《综艺大观园》、《相约周末》等一批弘扬红安传统文化、展示红安风土人情的综艺栏目陆续亮相荧屏。几年来,她带领其他工作人员几乎走遍了县城和各个乡镇、村组,寻访那些鲜为人知的民间艺人、发掘现存的民间文艺,让观众进一步认识和了解红安宝贵的精神财富,很受观众喜爱;同时,栏目也给了那些文艺业余爱好者们一个展示自我才华的舞台。2003年7月,由蔡莲精心策划并参与拍摄制作的的电视散文《咏叹青春》播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如潮好评,这也是红安电视台制作播出的第一部电视散文,该节目在全市新闻节目评比中荣获一等奖。

二、注重效应,精益求精。新闻宣传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讲求社会效益,因此,蔡莲在平时的工作中总是将收集的题材进行反复筛选,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同时进行播后回访,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特别是近年来,她针对我县不少家长对青少年痴迷网吧无能为力而怨声四起的现象,积极参与 “挽救上网成瘾者行动”。她精心策划和筹备近两个月,六下武汉,前往著名美籍华人陶宏开教授家中采拍资料,陶宏开教授被她的敬业精神深深打动,终于答应做客红安电视台,举办大型谈话节目《陶宏开与你面对面》,该节目播出后,在社会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通过播后回访,不少青少年改变了痴迷网吧的恶习。蔡莲同志担任文艺部主任和电台副台长期间,共策划并主持了近500场文艺节目、知识竞赛活动。每次接到任务,她都要进行周密的策划、筹备和组织,迅速将人员定职定责到位,确保晚会的成功播出,每次排练,她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参与现场调配,坚持和其他人员一起工作。特别是近几年,由她策划并主持的春节联欢晚会、“九九”重阳节晚会、记者节专场晚会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唱响红安”电视歌手大奖赛自2009年10月15日开赛以来,轰动效应超出想象,成为红安有史以来参与人数最多、社会反响最大、追捧程度最高的一次歌手大奖赛。她所参与策划指导的红安县2011年、2012年、2013年春节联欢晚会在“春满楚天”全省地方文艺晚会展播评比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三、战胜病魔,顽强拼搏。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3年9月,蔡莲经医院诊断患有恶性乳腺肿瘤,这对于天生爱美丽、爱事业的她来说如同晴天霹雷,感到了对生活、对人生、对事业的茫然……,短暂的失落之后,她没有选择向病魔低头,而是积极地配合医生治疗,因为她只有一个信念:就是尽快返回工作岗位,和同事们一起奋斗,让有限的生命为自己所热爱的新闻事业作出无限的贡献。治疗期间,她坚定生存的信念,忍受住了许多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终于重返工作岗位。十几年来,她坚持一边定期检查治疗,一边带病忘我工作,将自己满腔热情倾注在工作岗位上。

她虽然身患绝症,但本着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奋工作,默默奉献,不求索取,不图安逸,树起了红安广电系统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

胡伟荣、女、51岁

单位:红安县高桥镇王刘秀村

主要事迹:

命运给予她一次又一次的苦难,她始终用坚定乐观填写一张又一张答卷,用不离不弃的真爱谱写着感人至深的人生篇章。

提起胡伟荣,四邻八方无人不晓,无人不为她竖起大拇指,都佩服她是异常坚强的女人。屋漏偏逢连夜雨,2006年丈夫患鼻咽癌,经过六年的治疗于2012去世,大儿子今年十一月份在工作时发生意外,颈部、手臂大面积严重烧伤,目前还躺在医院的病床上。两位至亲的打击没有打倒这个瘦弱的女人,而是让她坚强的撑起这个家。

胡伟荣原本有个十分幸福美满的家庭,丈夫是个手艺人,在外从事建筑工作,两个儿子乖巧懂事,成绩优异,自己在家务农,操持家务,做得一手好绣活,她的绣花鞋垫在首届红安绣花鞋垫大赛中荣获优秀奖。自1997年来她还担任了村里的计生专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可是,丈夫的一场病如晴天霹雳,让这个家庭的命运逆转。2006年胡伟荣的丈夫查出患了鼻咽癌,听到这个消息,胡伟荣的脑袋顿时一片空白,但是清醒过来后,她马上意识到为了给丈夫治病,为了不影响儿子的学业,她必须坚强的撑起这个家。当时她丈夫每年治疗的费用都是上万元,两个儿子一个上高中,一个上初中,学费、生活费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这所有的经济压力都是她一个人承担。每天她经常是只睡几个小时,既要照顾丈夫,又要干农活,还要在外面打零工增加收入。每月她还要抽出一定的时间开展村里的计生工作,尽量做到不因为自己家庭的特殊情况而影响工作。两个儿子看母亲太辛苦了,多次要求辍学,出外打工,帮助母亲养家,但每次都被她严词制止。大家都说,不知道胡伟荣每天哪里来那么旺盛的精力,里里外外就她一把手。其实,坚强背后她不知道偷偷哭过多少回。

2012年3月,丈夫去世了,胡伟荣经历了人生最大的悲痛,丈夫的离去让这个家变得不完整了,她抹干眼泪,悲痛过后依然选择坚强,决心一定要给两个儿子完整的爱,尽全力培育他们完成学业,以后成家立业。当时大儿子在上大学,小儿子在一中就读,而家里因为丈夫治病早已是家徒四壁,她在种好庄稼,做好村级计生工作的同时,还在佳威制衣厂做起了

兼职,每天奔波于家和工厂之间,忘我的工作,把一切希望寄托在两个儿子身上。刚看到希望,可是厄运再次降临,今年11月,才上班不到一年的大儿子在南昌一工厂工作时,由于身边装有化学品的桶爆炸,致使他上身衣物起火,上半身颈部以下严重烧伤。听到这个消息,胡伟荣当场昏倒在车间里。当她赶到医院,看到昏迷中的儿子,上半身被纱布包裹,只露半边脸,她泣不成声。心里不仅担心儿子此时的疼痛,更担心他日后留疤,影响找工作和谈婚论嫁。而在儿子面前,她从未流过一滴泪,一方面多方筹钱给儿子治疗,另一方面开导儿子,让他对病情充满信心,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信心。

由于小儿子今年上高三,现在的胡伟荣经常奔波于南昌的医院和家之间,她说,儿子偶尔从学校回到家,家里连个人影都没有,太冷清,她不放心,一定要在儿子回家的时候抽出时间回去跟儿子聚聚。小儿子很争气,成绩在年级总是名列前茅,立志考名牌大学,虽然家庭一再发生变故,但是她一定不会倒下,要坚强的支撑起这个家。这就是一位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母亲,却在平凡中让人心生敬意。她就像小草,只要有一点阳光就能灿烂;她很坚强,或者说她不得不坚强,但是正是这份坚强与执着,向人们诠释着母亲的伟大和母亲不离不弃的真爱。

卢福莲、女、 44岁

单位:红安县八里湾镇王家岗村

主要事迹:

卢福莲1991年嫁到王家岗村徐家田,年轻貌美的她来到一个公公有气喘病,婆婆视力不清,还有一个脚有残疾的哥哥和正在读书的妹妹的五口之家。一进家门一副沉重的担子摆在她的面前,未度蜜月,她就挑起了家庭主妇的重担,全村人为她家的处境犯难,为她能否挑起这副沉重的担子而担心。她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在她的精心安排和带动下,连续几年农业收入、副业收入不断增加,并鼓励哥哥学好裁缝手艺,补贴家用,还帮哥哥成了家。全村人为她的精神而感动,为她的能力而赞赏。

天有不测风云,家有旦夕祸福,精神弱智的嫂嫂突然离家出走,经过多方寻找却查无音讯,身患残疾的哥哥终因经受不住精神打击身患重病,不到一年就离开了人世,丢下了不满两岁的孩儿。年迈多病的公婆整天哭泣,泪眼不干,结果病倒,突如其来的变故压得她喘不过气来。村里的工作,田里的农活,家里的大小事务,经济的衰落一并摆在面前,多么沉重的打击啊,她能承受得住吗?为了让全家人从痛苦中走出来,重新撑起这个家,她一方面精心照料公婆大人,还天天安慰鼓励大人振作起来,并郑重承诺:我和丈夫一定要把侄儿和自己的孩子抚养长大,教育成人。公婆大人感激流涕,表示一定帮她撑起这个家,为了解决家庭经济困难,丈夫外出打工,挣钱兴家创业,家里的一切重担就落在她一个人身上,她每天天还不亮起床做饭,清早送孩子上学,早上抢做农活,再到村里上班工作,晚上回到家里首先要辅导孩子的学习,等孩子睡下,再去洗衣洗鞋、缝衣补裳,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左右邻居看着心疼,劝她注意休息,可她说“不要紧,我撑得住”。就是这样,她以中国女性特有的勤劳、善良、柔韧和毅力撑起了一个家和一份工作。

卢福莲同志自己有两个孩子,再加上年幼的侄子,一下子成了三个孩子的妈妈,其生活艰辛可想而知。她省吃俭用,节俭持家,但她从不苦了孩子,特别对待侄儿视同已出,更疼爱有加,每当有好吃的、好穿的,她总是优先给予,自己的孩子比侄儿大,她总教导孩子要多多关爱和帮助弟弟,他比你们可怜,不能让他受委屈。侄儿四岁那年不幸烫伤了双脚,她心痛如刀割,几次流下了伤痛的眼泪,每天自己用独轮车推他到医院治疗,

连续20多天,直到治好为止。6岁的时候侄儿患病住院动手术,她日夜守护在病床,喂汤喂药,直到康复。侄儿上学后,她更是关怀备至,生活上特殊照顾,学习上经常辅导督促。现在侄儿已在县城读高三,她还经常去询问和关心生活和学习情况。侄儿放假回家,村里人问他:“婶娘对你好不好”,他说“她不是婶娘,是我的亲妈,是世界上最好的妈妈”,多么真诚的言语,多么朴实的回答啊!我们为世界上最好的妈妈而自豪。

相夫教子,孝敬公婆对一个女人而言,似乎天经地义,但在卢福莲这个特殊的家庭里,更显得中国传统美德的高尚。公公去世后,婆婆中风几次住院治疗,虽挽救了生命,终因病情恶化,三年前瘫痪在床、生活无法自理。在这三年里,丈夫和孩子都在外面打工,只靠她一人照顾老人,但她不离不弃,喂饭喂水,梳头洗脸,端屎端尿,洗身擦背,同床陪睡。她没有闲过一天,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卢福莲同志的精神和行为赢得了全村人的赞颂,赢得了丈夫的疼爱,也赢得了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