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名单及事迹
发布时间:2014-11-25 17:00    作者:红安    来源: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名单:秦基友  孟宪国  赵华 何华兰

先进事迹介绍:

天台山夏畈村秦基友同志事迹材料

秦基友,男,53岁,现任夏畈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村旅游服务公司董事长。近几年来,他带领全村干部群众围绕旅游调整产业结构,奋力实现山区群众脱贫致富,他以坚强的意志、无私的奉献和宽广的胸怀谱写了一名农村基层干部坚毅勇敢、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乐观向上的壮丽诗篇

迎难而上显本色,勇克时坚开新局。前些年,夏畈村由于地处偏僻,窝在天台山与烟宝地水库的旮旯角里,由于田地面积少、交通不便,村民是穷得叮当响,有病无钱诊只能够靠在家拖。村干部无人愿意搞,村级班子是一盘散沙,村集体还欠着20多万元的外债,各项工作非常滞后,是有名的“问题村”。2005年7月换届时,天台山管理处任命在外经商多年的秦基友回村担任村支部书记,面对一个负债累累的烂摊子,他毫不气馁,回村入户访民情、听民音、找症结、寻良策,积极争取风景区党委、管理处的重视和支持,团结带领村两委一班人,通过日日夜夜不懈地努力,终于引进红平旅游公司落户开发对天河漂流项目。

他由于长期在繁杂的事务中劳累工作,患上了腰椎病、胃溃疡,经常带病工作。2006年,他带着村干部跑项目,自开年后旧病复发了,整天的头晕眼放花,吃一顿管一天,县医院检查后,医生告诫地对他说:“你的病很严重,必须住院理疗。”为了信守对红平旅游公司承诺,圆满地解决好因项目用地发生的纠纷,早日建成漂流项目,他一直坚持到项目完工。

责任如山总担起,创造山村新奇迹。恶劣的自然条件一直是制约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2004年,秦基友抓住整村推进扶贫及漂流项目选址本村的良机,带领全村人实干快上,投资近百万元修建旅游专线公路5.9公里,投资15万元在八畈修建旅游渡口。2005年,为建村级综合楼,他带头将自家房屋作抵押从农行贷款5万元,村干部每人垫资1万元,共8万元作为工程启动资金。三个多月的工期里,他和大家吃住在工地,义务投工投资,节约建设成本15000元。当年,八间两层村级综合楼建成并投入使用,通过接待游客为集体创收10万元。

他极力想办法开阔村干部的眼界,拓展村民增收渠道,变松散经营为企业化运作经营。2007年,他创办夏畈村旅游服务公司,自己兼任公司董事长,组建了60人的团队,开办餐饮店、澡堂、售货亭,成立漂流工程组、运输车队、看护和清洁队,全村58户232人全部入股,全村130个劳动力常年从事旅游服务业,同时解决了全村孤寡、五保和特困户共五户13人的就业问题,让全村90%的劳力从事旅游服务业,当年旅游服务业收入人平均突破2万余元。公司由村委会统一管理、独立经营、理事会监管,公司成立6年以来,累计实现利润三百多万元,连续六年向村民分红共计达129万元;村委会拿出28万元连续六年为全体村民购买新农合医保和村民养老保险、不要村民负担一分钱;还清了原来陈欠债务23万余元;同时,公司实行滚动发展,村委会每年从公司积累中拿出部分结余用于改善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投入近200万元硬化了6.8公里通村通组公路,新建了514平方米的村部,在七里坪镇单独征地建设了48户移民新村;一次性投入大笔资金助学,让本村的小学生全部免费就读于列宁小学,今年村民年终人均分红700元。

至2013年底,夏畈村人平纯收入达7389元;村集体化解全部债务16万元,积累过40万元,已发展经济林4000亩,年收益3万元。如今的夏畈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文明村”。村党支部先后四次被中共红安县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连续三被县委评为“综合治理先进村”、2012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全县综合实力十强村”等荣誉。

风雨无阻,有汗有泪有欢笑,这是他工作十几年来的真实写照,工作虽然艰苦,但他更多感到的是通过奋斗获得的喜悦。用他自己的话说:只要自己能干出来让群众看得到摸得着的成绩,我就永不后悔。

红安林业敬业奉献模范——孟宪国

孟宪国,1956年10月出生,1972年10月在游仙山林场参加工作,198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林场一线工作42年。由于他爱岗敬业,工作表现出色,多次被评为先进林业工作者;2009年被授予“全国优秀护林员”的光荣称号。

一颗丹心系林区

1972年,16岁的孟宪国成为国有游仙山林场的一名普通工人。当时林场的环境恶劣,条件艰苦,为响应林业消灭荒山的号召,他主动请缨进住深山老林,从事植树造林。没有住房就搭草棚,没有床就打草铺,没有粮食就以野果野菜充饥。他每天天刚蒙蒙亮就带着干粮和开水上山,除草、开荒、挖树窝、栽树、浇水、打药,一干就是一天,有时彻夜不回家,露宿山头。无论严冬酷暑,都没能挡住他上山的脚步。他每年都要穿坏两三双黄胶鞋,光镐头就刨秃了十几把,用于缠手上裂口的胶布也有十几卷。十多年来,他累计植树造林4000余亩,昔日光秃秃的山岭,如今变成了绿树满山,春花秋实的秀美山川。

一腔赤诚护林区

1982年,他从一名植树能手转变成一名护林员。当时,林场盗伐、滥伐林木现象严重。看到前辈和自己营造的山林被破坏,他既愤恨又难过,于是又主动到护林面积最大,环境最复杂的护林队点当上了专职护林员。

作为护林员,既要“爱林、懂林、宣传林”,又要“脑勤、手勤、腿勤”。为提高自身素质,他自费购买了有关法律书籍,加强学习,了解林业相关的法律法规,当上了林场的森林法律法规宣传员。在护林过程中,他不仅制定了科学合理的护林防火应急预案,每天还做了详细的记录。

林场的山山水水,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山高路滑,荆棘密布,他多次受伤,硬是咬着牙挺了过来,困了就在树荫下打个盹,渴了就喝一口山泉,饿了就找几个野果子啃几口。由于长期劳累,生活没有规律,他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妻子时常埋怨他要注意休息,然而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没有停下前行的脚步。

1985年冬,他巡视到一片杉树林,发现几棵大杉树被锯倒,为抓到盗伐者,他在山上蹲守了几个晚上,冷了,就紧裹棉衣蜷缩着,饿了就啃几口干粮,然而盗伐者一直没出现。毕竟是血肉之躯,他病倒了,家人劝他不要太较真,打了一天点滴后,他执着地拔掉针头又跑到山上蹲守。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盗伐者终于出现了,他挺身而出,冒着生命危险制服了盗伐者。这件事以后,大家知道游仙山有个不要命的护林员,再也不敢上山偷树了。20多年来,他为林场挽回经济损失10多万元。

2005年冬天的一个下午,附近一村民烧田梗时不慎将火引到了山上,火苗借助风势到处乱窜,呛人的灰烬弥漫在空气中令人窒息,孟宪国一边打电话请求支援,一边不顾一切只身钻入林中救火,树枝打折了,就脱下衣服打,等救援人员赶到,他已“面目全灰”,头发、眉毛、衣服全被烤焦了。火熄后清点人员时大伙差点没有认出他来。领导上前关心地问候他,他累得瘫坐在地上,连说话的力气也没有,稍稍休息,人们又看到他上山的背影。

2009年3月的一天,孟宪国清早上山巡山,发现有挖机正在挖胸径20cm以上的朴树和榔树,而且数量不少,经过询问,得知是树贩子要将绿化大树贩到外地去卖,他立即上前制止,同时向林场和森林公安局报了案。树贩子为封住孟宪国的口,要给他一笔数目不少的封口费,孟宪国义正辞言拒绝了,让非法挖树的树畈子得到了应有的惩罚,给林场挽回了经济损失。

一股闯劲兴林区

2003年国家启动退耕还林项目,结合国家政策,孟宪国率先行动,将林场周围的荒田荒地200余亩都栽上了板栗和杉木,经过精心管理,他所栽杉木平均胸径达12cm,板栗已达到盛产期,每年收入2万余元。另外,他注重立体经济开发,利用林场的林地优势发展养殖业,他专心学习养殖技术,每年养羊40余头,出栏20余头,每年仅养殖业收入达2万余元。尝到了养殖业的甜头后,除了自已带头致富,他还不断向职工推广养羊技术,游仙山林场的职工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纷纷发展各种私营经济。目前私营经济成为林场职工的重要收入来源。

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惊天举止,孟宪国默默地将青春和热血洒在林业这片热土上。“生是林业人,死是林业魂。我选择林业事业无怨无悔。”这是他说得最多的一句话。他以一个普通林业工人的身份书写了一个共产党员对事业的无限忠诚。

县委办综合一科赵华敬业奉献事迹材料

无论是周末休息,还是节日放假,你都会在县委办见到一个人,他就是综合一科科长——赵华。他并不是县委办的正式干部,以前是中国红色历史名校——湖北省红安县列宁小学的校长,2012年10月,因县委办工作需要,他从校长岗位来到县委办挂职,担任综合一科科长,负责文字材料工作。

很多同事都对他的选择无法理解,在教育工作17年,已经是列宁小学的校长了,教育工作也干得很出色,快四十的人,到县委办工作,一切都得从新开始,况且文字材料工作枯燥无味,费神费力,何必去吃那份苦呢?但他却不是这样认为。他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并不在于他在什么岗位,也不在于担任什么职务,而在于你能够真正地为人民服务,那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他总是用这样的话来激励自己,他说,以前在学校任课的时候,只能为一个班的学生服务,担任校长后,服务的对象是几十个教师、一千多学生和几千个家长,现在在县委办,服务全县中心工作,就是服务全县人民。或许这是他为自己的开脱之词吧!但在工作中,他的确是做一行就爱一行,尽心尽力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最好。

勤奋,是他最大的特点。县委办的文字材料工作,对于一个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人来说,文字表达可能不是最大的困难,但难点就在于情况要更熟悉、知识面要更广、视野要更宽、思维要更缜密。到县委办后,他对自己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把负责的工作尽力做到最好。而要达到这样的要求,他只能选择勤奋。他开始阅读办公室以前的所有材料,学习公文写作的基本要求和技巧,通过各种办法了解全县各行各业的工作情况,根据领导讲话,把每一次的会议内容整理成文字。就是这样,他开始了新的工作。他不记得,多少个夜晚,他一个人在办公室写材料,一个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寂寞地走在回家路上;他也不记得,多少次的节假日,他都没有休息,就算是知道办公室没有什么紧要工作,也不是他值班,但他总是要坚持上班,因为在他看来,只有在办公室,才会静心思考工作的每一个细节,打磨材料的每一处表达形式,才会过好充实的每一天。他的女儿已经上初中二年级了,作为父亲他却没有更多的时间陪女儿复习功课,但他坚持每天与女儿一起起床,在送女儿上学的路上,问一问学习的事情,讲一讲读书的乐趣。他每天总是第一个来到办公室,以至于门卫和清洁工都认识了他。

在县委办工作不到两年,他记录的学习笔记有十多本,撰写的材料有200多篇,形成的正式文稿有近百万文字,在各级报刊杂志刊发的文章有十多篇。

认真,是他工作的原则。他总是说,世上无难事,只怕“认真”二字,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必须保持认真的态度,只有认真做过、经历过,才会有认识、有体味、有提高。记得是在2012年年底,余书记到县委工作,一件重要的工作就是要召开2013年度的三级干部大会,这是余书记上任县委书记后的第一个全县性大会,也是2013年全县的经济工作会议,会议的报告材料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他到县委办后,要完成的第一个重要材料,他决心要从这次的材料撰写过程中,把全县的各项工作摸清楚,同时也了解余书记的讲话风格。在进入冬季后,他就开始着手准备会议的报告,前后写了6、7稿,都感觉不满意,没有写全面,也没有很好地把书记的意图表达出来。后来,余书记组织召开了几次小型会议,就三级干部大会报告进行了认真讨论和详细指导,他又开始重新酝酿、构思、反复修改。到新年的前一天,他还在办公室修改会议的报告。正月初二,县委办陈主任就召集材料班子召开会议,除了修改书记的报告外,还要准备会议的附件材料,尽管附件材料的任务不是很多,但都是指导全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材料,内容必须真实、符合红安实际、对全年工作有指导意义。从初二开始,直到初七会议召开的前一个晚上,他除了回家吃饭外,所有的时间都在办公室,早把春节忘记在脑后了。

积极,是他一贯的状态。县委办公室是全县的枢纽综合部门,工作比较学校来说,更重要、更规范、更复杂。他来到县委办后,没有更多留念学校工作的轻松和安逸,而是积极应对主动参与每一件工作。他说,党委办公室的小事就是全县的大事。因此,无论是打扫卫生、接电话、分发报纸等一些细小的事情,还是接访、征补、调研等重要工作,他都认真对待,积极去做。在工作中,他从没有说“不”字,说的更多的是“好”、“能”、“可以”。在今年的园区征补大行动中,他抽出周末放假的时间,主动参与到征补工作中,与征补专班的同志一起,早出晚归,尽心尽力做好征补群众的工作,没有一句怨言,也没有叫一声累。

赵华同志在县委办工作时间不长,在他身后留下的一串串足迹,虽说不上闪光耀眼,但他爱岗敬业,勤奋工作,认真做事,无怨无悔,给所有部门领导、办公室干部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他依然一如既往,任劳任怨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学习、工作,学习、工作,……

爱岗敬业村官何华兰同志事迹

何华兰, 1982年出生,是个80后,虽然只有初中文化,却是镇里的名人,除担任高山庙村计生专干外,还是计生协会秘书长。从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九年来,她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默默耕耘在农村计划生育工作第一线,特别是身患双侧乳腺多发性囊肿几年来,一边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一边用真情为群众办实事。为育龄妇女解难分忧,赢得群众的信任和爱戴,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育龄妇女的贴心人。

——移风易俗敢为人先

何华兰上面有个姐姐,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极想再生一个男丁传宗接代,当时计划生育政策十分刚性,她母亲怀她时始终认为是个男孩,一直躲在外面直到临盆时才回家,结果仍是个女孩。2004年8月,何华兰的父亲因脑溢血突然离开人世,9月祖母因受不起沉重的打击也撒手人罘,家庭繁重的担子一下子落在母亲柔弱的双肩上,华兰看在眼里,疼在心里,脑海里突然蹦出一个念头,自己的婚事能否破除陈年陋谷,想招婿入赘。黄才畈村黄金祥做了她家上门女婿。当时引起轰动,此举是高山庙村的第一例。她要告诉乡亲们,女儿也是传后人,男孩女孩一个样。此举为纯女户的计划生育工作开了一个好头。

——为难之时接手第一难事

从1986年至2001年3月,高山庙村两任计生专干中途撂挑子。时任村党支部书记的韩德煌想到何华兰敢于冲破婚姻,第一个敢吃螃蟹,肯定能胜任计生专干工作。当时的村委会其他干部包括现任村支部书记何德珊商量,一致同意何华兰出任。担心何华兰不愿干,尤其是她的母亲,绝对不会让女儿干这吃力不讨好的差事。

何德珊书记找何华兰谈话,提出让她出任村计生专干,何华兰当时没有立即答复,说跟母亲和丈夫黄金祥商量一下再说,当她和其母亲商量时,她的母亲当时就火了,说:“妈当年怀你时候,村干部,特别是计生干部经常到我家,要妈妈引产,妈妈不仅没有说些好话,反而都是气人、伤人的语言,等他们走后还骂了干部的,你不能当这个干部,一旦当下,肯定有人同样也要骂你。”她妈就是不松口,坚决反对女儿干这个“刺猬官”,因此她只是答应想想再说。

村委会深知是华兰母亲不同意,韩德煌书记反复做工作,华兰妈妈总是一句话:“我家华兰带头只生一个,这事我至今还没想通,你们别再找她,金祥是个泥工,经常在外做活,家里的事,田地的事全靠她,我的身体又不好,特别是孙子离不开她,说老实话,我家情况特殊,女婿倒插门,一旦弄不好是要遭人骂的。”随后征求黄金祥的意见,金祥于实说:“华兰有三怕,一怕对不起群众,二怕对不起领导,三怕别人背后骂。专干职务小,地位低,但干的是国策的事,上要对得起组织,下要对得起群众。她知道工作很难,担心搞砸了。”何华兰担心,正好说明她想把计划生育工作干好,干出点明堂来。

起初对号称“天下第一难”工作还惴惴不安的她,终于在自己24岁那年(2006年2月15日)正式走马上任了。

——为乡亲办计生石头也能捂热

为了摸准计生情况,何华兰上任第二天就骑着自行车走湾串户,早出晚归地跑,乡亲们农活忙,下地早归的晚,她更早出门,更晚回家,白天找不到人就等晚上。有的家去了两三次,门上总是一把锁,何华兰就通过湾里邻居打听,或通过亲朋好友寻问。有的家庭以前因计生问题受过罚,对计生工作人员成见大。

三个多月的风里雨里,何华兰走遍全村的垸垸户户,摸清了全村计生的相关数据,第一次建立健全了育龄妇女档案。同时查清全村长期在外打工人数、育龄妇女人数,有部分人在城里定居,但没有把户口迁走,查清了漏登、错登、流入、流出人口等详细情况和计生信息,分门别类建档,镇计生办领导看了悬在心里多年的石头终于落地了。

可是,何华兰通过到对象家走访谈心,心里反而压上几块石头,这些“石头”既给了她巨大的工作压力,也成了她用真情改变落后生育观的动力。

上任不久,何华兰率先在全村开展以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好夫妻、好妯娌、好邻居、好婆媳为主要内容的生育文明户评选活动,同时摸索出了“五个到位”的工作方法,既原则讲到位,好事做到位,脚步走到位,点子想到位,动向摸到位。

2007年7月,何华兰光荣入党。从此,她更加严格要求自己,用更细腻的亲民爱民行动,传递着党和政府对群众的温暖,当好密切群众关系的桥梁和纽带。她对群众的爱心远远超出了一个计生专干的职责范围,而群众对她的回报,恰恰是对她计生工作的支持和理解。

2010年,韩内厚1组男青年韩用义,经人介绍与阳淑兰登记结婚,阳淑兰属再婚,前夫是本镇保安寨村人,因患癌症病故,有一女。结婚后母女的户口困某种原因,原村委会干部不愿开据其母女的迁出证明,何华兰通过多种关系和熟人开来了迁出证明并帮着在派出所办理了落户手续,户籍民警小段说:“何华兰,阳淑兰是你妹妹吧,看你干起来胜过男生哦。”何华兰笑了,阳淑兰大声说:“何华兰专干,比我亲姐还亲。”

2011年4月,余家田育龄妇女韩运莲身患重度精神分裂症,丈夫何德平在外打工,公婆年事已高,不知儿媳怀孕,直到儿媳腹痛时,痛的大汗淋淋才慌了神,不知道怎么办,才找华兰想办法,华兰赶紧找车把韩运莲送往上新集卫生院。当时已是晚上7点多钟,产科医生已下班,等医生来检查时,韩运连因神经不正常不配合医生检查。当时华兰把孕妇安抚好,让她冷静,医生再做检查,检查后医生让转往县妇幼医院。到县妇幼医院因看到该对象情况特殊,让转往县人民医院。到人民医院已是12点多,通过县医院产科医生检查,确诊,到凌晨2点多时韩运连剖腹产下一个男孩,华兰一直看到孩子顺利出生时心才放下。当时他在医院跑前跑后,韩运连公公说:“我孙子能平安出生,多亏有你啊!”

就是这样,在工作的点点滴滴中,何华兰用她的真诚感染着全村的人,她看似平凡普通的工作中,包含了常人不能体会的坚持和信念。用何华兰自己的话说,她只是一名普通的农村计生工作者,她不会高谈阔论,但她知道要干一行爱一行,她坚信只有秉承真诚的、全心全意的服务思想,才能赢得大家理解和支持,才能将计划生育这项利国利民的国策落到实处,让少生优生幸福一生的观念深入民心。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