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红安概况    新闻中心  红安视频  经典红安  招商引资  红安党建  文化旅游  专题网站
【黄冈新闻网】“八月桂花”何处开
发布时间:2020-01-06 15:07    作者:徐立清    来源:黄冈新闻网



        八月桂花遍地开,

        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

        张灯又结彩呀,

        张灯又结彩呀,

        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

        《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发源于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歌曲,词曲优美、节凑明快,反映了翻身得解放的苏区人民热情讴歌新生政权的历史场景,曾经在中国大地广为传唱。解放后,《八月桂花遍地开》曾被数次改编,1959年作曲家李焕之与词作家霍希扬把这首单旋律民歌改编成一首丰富的民歌合唱曲,1964年李焕之再度把它改编成女声合唱曲,用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二场“星火燎原”中,以女声合唱加舞蹈表演的形式出现,一时间此歌红遍全国。后来,此歌又被选入中小学等音乐教材,还被编辑到各种版本民歌书籍中出版,成为全国红歌中的经典。

        这首歌究竟诞生于何处?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这首歌的创作者和产生时间、地点等问题,引起了很多争议,曾出现过“省际之争”和“县际之争”。“省际之争”有江西说、四川说、湖北说、安徽说、河南说,“县际之争”有河南新县说、河南商城说、湖北红安说、安徽金寨说。

        先来说一说“省际之争”。从方言习惯用语来看,这首民歌其中习惯用“呀”“啊”等语气词,而江西民歌则惯用“哎呀来”“哩格子”等虚词;从内容上来看,这首歌是对土地革命那个特定时期革命斗争史实的记录和描写;从音乐风格上看,这首歌明显带有浓郁的鄂豫皖地区特点,与自古流传于大别山区传统民歌风格相一致。有一个版本的《八月桂花遍地开》中有两句“活捉张辉瓒呀,打跨罗卓英呀”的歌词,这是60年代中期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里唱到的。红军活捉张辉瓒的地点在江西龙岗,红军打击罗卓英的部队是中央苏区反围剿作战,战场也在赣南中央苏区。这是解放后,创作人员根据当时剧情的需要,特别加进去的歌词,不能因为这两句歌词中的内容是发生在赣南中央苏区,就认定这首歌出在赣南。至于为什么《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能在江西、四川等省广为传唱,这也不难理解。这首歌先是在大别山鄂豫皖苏区开始传唱,1931年传唱到中央苏区,1932年红四方面军西进到四川这支歌曲又被带到四川,伴随着红军的足迹沿途流传开来,并随着红军队伍传唱到陕北,最后唱响全国。因此,从流传时间上江西说、四川说基本被党史研究者否定。

        再来说一说“县际之争”。沈阳音乐学院白玮、董江华在《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1年第1期)《对两首革命歌谣历史流变的社会学新证》论证:湖北红安、安徽金寨、河南新县和商城四地对《八月桂花遍地开》存在归属地之争,尽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诞生地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它的曲调来源于民歌《八段锦》。近些年来,河南新县、商城和安徽金寨,各地都有不少学者纷纷撰文考证《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诞生地,但大都缺乏确凿的原始史料支撑,不同地区的研究者往往基于本地革命历史宣传的需要,从各自的立场展开分析,缺乏缜密的实证研究。

        黄解林曾在《两首经典红色歌曲同出一个故乡》(《党史文苑(纪实版)》2007年第5期)中考证:《八月桂花遍地开》出自湖北黄安(今红安)七里坪。1929年4月,中共鄂东北特委召开各县和红军第二次联席会议,通过了《苏维埃问题决议案》,号召各地要迅速建立苏维埃政权,统一领导组织工农大众开展武装斗争。会后,黄安县紫云区(今属七里坪镇)建立第一个乡级苏维埃政权。随后七里坪、高桥等乡也相继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工友、农友们为了红色政权的成立,一首首由他们编曲、写词、填词的歌曲在苏区传唱。在众多歌曲中,一首《庆祝苏维埃》因曲调优美、欢快、热情,迅速被传唱开来。由于革命斗争的发展,苏维埃政权的建立逐步由鄂东北发展到豫东南和皖西北革命根据地,这首《庆祝苏维埃》的歌曲也随着各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唱出了红安,唱遍了鄂豫皖。1982年4月,曾任鄂豫皖省委宣传部部长和鄂豫皖省特区文化委员会主席的成仿吾重访红安苏区时,再次畅谈《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的来历,他说这首歌是由七里坪镇附近一位姓王的小学教员为庆祝苏维埃政权建立而编写的。

        叶重豪曾在《试论红安革命歌谣的红色文化特征》(《地方革命史研究》2010年第4期)中考证:《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曲于1929年7月黄安县紫云区(今属七里坪镇)苏维埃政府成立时,由七里坪列宁小学校长戴雪舫创作的(也有一些老红军战士回忆说歌词是红安老私塾先生岱觉先写的),郑位三同志参加了修改。首先在七里坪一带传唱,随着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十五军转战南北,很快流传全国各地,成为红色歌曲中的经典。

        上述两篇文章均考证《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的诞生地为红安县七里坪镇,笔者比较赞同这一说法。经查阅大量资料,笔者发现《八月桂花遍地开》歌词存在多个版本,这很符合民歌的一个基本特点,即民歌从雏形到发展成熟,一般都有一个不断改造加工的集体创作过程。笔者为何赞同《八月桂花遍地开》诞生地为红安县七里坪镇这一说法,理由有五:

        一是从民歌历史传统分析,红安有深厚的底蕴。《黄州府志》记载“自古黄麻歌舞地”。《何玉琳给中央的报告——鄂东北特区最近以来工作概况(1929年9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记载:“从经验中歌谣的宣传效力最大,因为各种文字宣传识字者最少,意义又深,又少味,农民最喜欢唱歌。现在赤色区域所有农民都尽唱革命歌,妇女、小孩没有一个不记得一两首来唱。所编的歌甚多,大都是由农民自己或区委、支部等下级同志编成,他们来得很自然,或者中间意义词句稍有错误,经上级同志修改过。”华中师范大学桑俊博士2008年所著《红安革命歌谣研究》反映:“在各个革命时期,红安军民组建过许多锣鼓队、歌唱队、音乐队、演出队、新剧团等文艺组织,创作了大量的革命歌谣”,“在红安广为流传的不仅有“四季歌”“五更调”“十二月体式”,还有大量的民歌曲调如《泗洲调》……《八段锦》等二十多种,这些为广大群众所熟悉的曲调为后来革命歌谣的诞生、宣传及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红安革命歌曲的主要特点是采取旧瓶装新酒的办法,即采用本土的传统民歌曲牌填写新词。”这些研究也从侧面为学界所考证的《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曲调来源于民歌《八段锦》提供了有力佐证。左尚鸿在《鄂豫皖苏区红色歌谣论》指出:“中央红军长征时以彭雪枫为指挥员且特别擅长唱红色歌谣的中央军委第一纵队,就起名为‘红安纵队’,足见红色歌谣在革命动员上的伟大功绩。”

        二是从现存文史资料分析,红安有充分的佐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红安县文物工作者从七里坪镇一位老乡家中收集到一本手抄版歌词集(现保存于红安县文物局),其中有《八月桂花遍地开》《妇女解放歌》《穷人歌》等一大批土地革命时期的红色歌曲。当时《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的歌名为《庆祝苏维埃歌》,从该歌名即可判断是比较早期的歌词版本。从歌词内容和风格看,该版本的歌词比金寨、新县版的歌词更直白,更口语化。如“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在该版本中为“鲜红的旗子树呀树起来”,“工农专政如今要实现”在该版本中为“工农政权如今亦实现”等,“旗子”比“旗帜”、“政权”比“专政”更口语化、通俗化,更符合当时苏区群众接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的特点,也符合红安当地的语言特点。红安传唱的《八月桂花遍地开》全部歌词共有十段,而金寨、新县版传唱的歌词仅有四段,说明《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在传唱过程中,歌词得到了不断提炼,篇幅得到了不断精简,所以更便于传唱。

        三是从歌词语法音律分析,独具红安地方特色。《八月桂花遍地开》在语言的结构上,基本上与红安的传统歌谣是一致的。从具体情况看,主要表现在衬词、口语词和特定词汇的使用。一般衬词,如啊、呀、啦等衬词穿插在歌词中,不表达实际意义,起补充音律作用,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不爱家庭身无依,不爱政府被呀被人欺”等口语化的歌词明白晓畅,浅显易懂,具有独特的“土味”,也使得这些长篇幅的歌词得以口耳相传。从歌词音律的角度分析,“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中“界”字红安方言读作“gài”,与歌词第一段中“开”“来”“彩”“埃”等词连在一起,用红安方言歌唱显得更押韵。第五段中“勋”字用红安方言歌唱,与“真”“身”等字也是押韵的。

        四是从时间逻辑关系分析,红安更符合历史条件。《八月桂花遍地开》从歌词内容看,“工农政权如今亦实现”“今日里就是你解放的第一天”,可以判断这首歌是在苏维埃政权成立大会上演唱的,是一首歌唱八月里成立的苏维埃的歌。鄂豫皖革命发展的基本轨迹为鄂东北→豫东南→皖西北,分别以1927年11月“黄麻起义”、1929年5月“商南起义”、1929年11月“六霍起义”为主要标志,最后形成统一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据徐向前元帅回忆录《历史的回顾》记载:“党的力量以黄安最强”,“一九二八年下半年,红色政权就在黄麻地区形成了较稳固的自主的局面”。而一九二九年下半年,新县、商城正处于国民党发动“鄂豫会剿”的血腥清洗时期,很难想象在当时的环境下工农群众能够编出、唱出《八月桂花遍地开》这么明快、欢畅、喜悦的歌曲。一九二九年七月,黄安县紫云区苏维埃政府首先成立。接着,七里、仙居、城区、桃花、高桥等区(乡),亦先后成立了苏维埃政府。这是自“黄麻起义”后第一次普遍建立基层政权。为了庆祝这一伟大胜利创作了这首歌,热情地宣传了夺取政权、保卫政权、建设好政权的重要性。

        五是从学界研究情况分析,红安被普遍认可。《中国民歌集成》是目前我国最高权威的音乐史志大典,由国家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1980年编写出版《中国民歌》第一卷收录了《八月桂花遍地开》,在词曲栏里注明出自“湖北红安”,并在词曲结尾处注明“最早在大别山根据地的红、麻两县开始传唱。”1986年2月武汉大学出版社《红安革命歌曲选》收录了这首歌。《红安民间歌曲集》注释为:“《八月桂花遍地开》为郑波清、方思勉演唱,张忽填记录,该曲被国家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写的《中国民歌》第一卷收录。”1987年武汉大学出版社《红安县革命史》记载:红安县各级苏维埃政权大都是在1929年冬至1930年春建立起来的。1929年7月,在红安地区的紫云、七里等地普遍成立了苏维埃政府,每当一地苏维埃政府成立时,四乡群众便敲锣打鼓,鸣炮放铳,张灯结彩,以示庆贺。人们高兴地唱着《八月桂花遍地开》,庆祝苏维埃。1992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红安县志》记载:“此歌开始于1929年10月(农历八月,桂花开放季节),黄安、麻城两县庆祝苏维埃政权成立时演唱的。”2011年6月,湖北四大“红色经典”推评活动,《八月桂花遍地开》被评为全省“十首传世民歌”之一,并注明为“红安民歌”。

        近年来,红色旅游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红安县是全国12个红色旅游重点线路之一——“千里跃进,将军故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色资源的富集区,需要做好“旅游搭台,文化唱戏”这篇大文章。《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民歌的诞生地之争,实际上是各地的“红色名片”之争。在“县域之争”中,这首歌被写在墙上、刻在石头上、印在地上,如河南新县在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旁,修建了《八月桂花遍地开》大型雕塑群,河南商城在金刚台红色旧址竖起了《八月桂花遍地开》诞生地纪念碑,安徽金寨在城区修建了《八月桂花遍地开》纪念广场。建议红安在县城入口处显眼位置修建一座大型《八月桂花遍地开》纪念雕塑,或是在七里坪红色景区内规划建设一座“桂花园”,以此宣示七里坪镇系《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诞生地,同时大别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和县委党校在教学设计中应加强宣传,组织学员广泛学唱,为红安红色旅游擦亮一张响当当的弥足珍贵的“文化名片”。


 



版权为 红安网 www.redhongan.com 鄂ICP备18020062号-1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主办: 中共红安县委 红安县人民政府 承办:红安县融媒体中心(红安传媒集团)
新闻热线:0713-5182570 E-mail:redhongan@163.com
地址:湖北省红安县红金龙大道广播电视大楼 邮编:438400 
Copyright © 2007-2018 redhong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鄂公网安备 42112202000030号